二 寂寞将星(第3/3页)

马超巴不得刘备尽早称王,从而名正言顺地去消灭曹操这个老贼。而刘备也想早点称王,以正名分。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于是当年七月,一幕政治大戏开演。蜀汉一百二十位臣僚联名向东汉朝廷上奏,拥立刘备为汉中王。这道几百字的表章,全文记录在《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中。其中明白标出姓名的前十一位臣僚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领衔的第一名,就是马超。而列出的唯一声讨对象,正是刘备的死对头、马超的大仇人曹操。

刘备举行称王大典的土坛遗址,现今还在陕西勉县城东的一座村庄中。十年之前,笔者带领韩国学者前往考察,在鸡鸣犬吠声中,残阳落照之下,我们坐在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坛遗址旁边,进行学术交流。他们问我:“为什么臣僚中领衔的是马超,而不是孔明或关公呢?”

我回答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是他有特别的身份,曾经是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徐州刺史,还被封为都亭侯,不仅在外边很有名,也不是刘备的嫡系。因此,这封表章传出去之后,就可以避免被外人说闲话,说你刘备全靠自己带出来的那一帮哥们,来给你当吹鼓手,当托儿。把名流许靖列在第二名,也是同样的原因。把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三位最亲信的嫡系,列在第五、六、七名,也是同样原因。第二,最先提出向汉朝上奏的创意者,很可能也是马超。他有特别的身份,又有特别的创意,自然该由他来领衔。对马超而言,于公,可以对武都的战场失利做出弥补;于私,又能够为自己向曹操复仇,实实在在向前推进一大步。今天在这里讲马超,回忆十年前在遗址的现场情景,真是岁月如流,让人感慨万千!

但是,马超向曹操本人讨还血债的所有努力,最后还是落空了。为何落了空?因为老天爷不遂人愿啊!就在马超领衔拥立刘备称王的六个月后,建安二十五年(220)的正月,虚岁六十六的大仇人曹操去世了!当事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你怎么找他报仇呢?仇人在,没能报仇,还有实实在在的冲动;仇人不在了,没办法当面报仇,就只有空空落落的寂寞了。马超明白:今后的自己,只能在没有仇人的寂寞中度过余生了。

但是,心境无比寂寞的人儿,偏偏还有那不甘寂寞的人来打扰。不甘寂寞的人是谁?就是彭羕。彭羕,这是一位很不得志的官员,才干不小,毛病也不小,一是性格傲,二是说话狂。因为毛病大,所以被外调到小小的江阳郡(治所在今四川省泸州市)去当太守,降级使用。临行前跑去见马超,马超问他为何被外放,准备好言安慰一番。不料彭羕一张嘴就有点吓人:“老家伙做事荒唐无理,还能再说什么啊!”老家伙指的谁?就是君主刘备。接下来的话更加张狂:“你在外,我在内,天下不难搞定啊!”与彭羕心思完全不对路的马超,立即把彭羕的话如实上报,于是彭羕被判处死刑,算是马超寂寞心境中的一个插曲。

章武二年(222),四十七岁的马超走到了人生尽头。据《三国志》卷三十六《马超传》的档案记载,马超临死前给皇帝刘备上了一封奏疏说:“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马岱,深托陛下,余无所言。”我的家庭、宗族二百多人,被曹操几乎杀光,现今只有堂弟马岱,托付给陛下关照,其他就没有什么话说了。其实,马超没话说,不是真的没话说,而是他根本不想说;他的内心,已经寂寞到极点,只能用无声来取代有声了。马超在当初,因为选错了合作伙伴,造成命运的大逆转;此后为了复仇,又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而且付出了一生也未能实现愿望。这匹“三国悍马”,原本可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篇章,可惜因为一步之差,最后只能在寂寞忧郁中终结自己的人生,很可惜,也很可叹。人的生命,说起来很漫长,但是真正对人生命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也就是那么一步或两步。对那至关重要的一两步,真的是要好好把握啊!这正是:

一步之差留憾恨,半生愿望又成空。

蜀汉的名将就讲到这里。下面要开始讲曹魏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