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第6/9页)

前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宣布俄罗斯总统签署了一项法令,宣布车臣进入紧急状态。车臣曾是俄联邦境内的自治共和国,不久前刚刚宣布独立。现在戈尔巴乔夫正在和他的安全部长们进行磋商,试图阻止流血事件的发生。戈尔巴乔夫继续对切尔尼亚耶夫说:“我听说,他(叶利钦)派到那里的人拒绝执行任务。议会同样如此,所有的派系和团体正在展开讨论,争论不休。他们现在团结一致对付‘俄罗斯人’了。军队逼近时,造反派已经组织了妇女和小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蠢货!”最后一个词是献给叶利钦和他的团队的。[22]

俄罗斯与车臣冲突于1991年11月突然爆发,紧接着席卷了整个北高加索地区。其根源要回溯至19世纪,俄罗斯征服了这片土地。二战期间,斯大林要求所有车臣人重新定居在哈萨克斯坦,以惩罚他们的不忠。赫鲁晓夫允许车臣人和英古什人(另一类北高加索人,与车臣人有着相同的流放经历,都想要建立自治共和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返回北高加索。30年后,“新思维”和“政治公开性”改革的实施使车臣人有机会寻求自身身份,谋求主权和独立。从这个层面上讲,他们与苏联其他民族并无差异。[23]

1991年6月,叶利钦在俄罗斯总统选举中获胜后,于1990年秋季成立的具有独立倾向的组织——车臣全国代表大会宣布:车臣共和国与印古什共和国分离。一位47岁名为焦哈尔·杜达耶夫的将军成为车臣领导人。一个月前他辞去了驻爱沙尼亚的苏联战略轰炸机编队总指挥的职位,因为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波罗的海共和国追求主权与独立的运动,杜达耶夫希望他的家乡也能如此。他们的人口比爱沙尼亚共和国仅仅少一点,根据苏联的人口普查,在爱沙尼亚和车臣,各有近100万和近75万的本族人,俄罗斯和其他的斯拉夫人在爱沙尼亚占四分之一,在车臣则是三分之一。但是爱沙尼亚和车臣又是如此不同,前者有苏联共和国的身份,其争取独立的权利获得了布什和叶利钦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后者的共和国地位是自称的,不被任何人承认,更别提独立了。[24]

在8月政变中,杜达耶夫支持俄罗斯总统。“我们控制着局势,组织武装团体,限制内务部和克格勃发挥作用,然后接管了部队、通信和铁路枢纽。”杜达耶夫回忆起当时他发给叶利钦报告中的大致内容。莫斯科政变的失败强化了杜达耶夫在车臣的权力,但并没有使得他成为车臣的领导人。在官方层面上,权力仍然属于那些支持政变的既有领导人。在9月6日,杜达耶夫在共和国的首都格罗兹尼发动政变。他的支持者涌进政府大楼并且接管了那里。共和国议会的领导被迫辞职。格罗兹尼市市长在造反派接管大楼时从办公室的窗户跳窗自杀,在这场夺去了无数人生命的冲突中,他是第一个政治牺牲品。[25]

叶利钦和他的顾问,也包括俄罗斯议会代理议长——车臣人卢斯兰·哈斯布拉托夫,发现他们处在一个艰难境地。这些在车臣的反对派是以前的苏共干部,他们反对车臣独立,然而,以杜达耶夫为首的支持者却支持车臣独立。在9月和10月上旬,叶利钦的顾问,其中包括哈斯布拉托夫和副总统鲁茨科伊先后拜访了格罗兹尼,他们通过谈判,达成了协议,原共和国议会解散。选举很快就进行了,但是令俄罗斯当局大失所望的是,这并不是产生新的共和国议会的选举。[26]

10月27日,该选举遭到了俄罗斯族人的联合抵制,并且被指责在多处违反了选举法,可是杜达耶夫将军还是被选为车臣领导人,他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宣布车臣的政治主权,看起来要解体的不仅仅是苏联,还有俄罗斯联邦。11月7日,叶利钦颁布了法令,宣布车臣处于国家紧急状态。在第二天,内务部队被派往格罗兹尼市附近的汉卡拉机场。1500名身着警服的士兵准备进入格罗兹尼市内,废黜新政府,并且逮捕杜达耶夫及其随从人员。11月8日的晚间新闻中,整个国家都了解到了叶利钦的法令。一切已经公之于众。[27]

车臣人拒绝被胁迫,他们继续为从俄罗斯完全独立出去而努力着。次日,杜达耶夫将军正式就职担任车臣第一任总统。一天后他颁布一项法令,宣告叶利钦颁布的车臣进入紧急状态的法令无效。当地警察开始对付这些叛国者,因为这些人接管了警署和克格勃机构,甚至开始武装民兵,杜达耶夫早期的法令之一就是要动员全国所有年龄在15岁到55岁的男子入伍。驻守车臣的苏联军队的军营被团团包围,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格鲁吉亚共和国的铁路要道已被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