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的基辅演讲(第3/10页)

飞机一起飞,老布什就带着亚纳耶夫参观飞机,包括总统指挥中心。亚纳耶夫——老布什事后认为的乘坐过“空军一号”的最高级别苏联官员——给予了礼貌的评价。老布什后来对他的助手说,这位苏联副总统是“友善的君子”,却不是“一个大人物”。[8]

当布什在飞往基辅的途中接待他的苏联贵宾时,他的团队成员们正在就具有重要政治含义的语言学问题争论不休。马特洛克看到了布什总统将于当天晚些时候在乌克兰议会厅内发表演讲的演讲稿,他对其中一位演讲起草者在“乌克兰”前面加上了定语表示反对。这位大使说:“一定要让总统删去冠词。他就应该说‘乌克兰’。美籍乌克兰人会认为冠词的使用使乌克兰听上去更像是一处地名,而不是一个国家。”演讲起草者反驳道:“但是,我们不也说美利坚合众国(也使用了冠词)吗?”可是,马特洛克最终占了上风。他的论据不是语言方面,而是政治方面的:“如果总统在乌克兰前加上冠词,那下星期白宫将收到成百上千的抗议信和电报。”

美国的乌克兰后裔接近75万,加拿大还有100万。按照北美的标准,这还算不上是庞大的群体,但是他们组织有序,积极参与政治,并且坚持不懈。整个冷战期间,移居而来的大批乌克兰人领导者成功地号召其追随者给共和党候选人投票。老布什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在听到了马特洛克的建议后,他采纳了这一观点。删掉冠词既讨好了国内的选民,又不会伤害到戈尔巴乔夫,因为俄语中根本没有冠词。

这次演讲的材料现存放在位于得克萨斯州大学城的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网站上,该文本显示在其中若干章节里,加在“乌克兰”前的定冠词被忽略了,没有从文章中删去,这表明在飞往基辅的途中,老布什的顾问们对此还有所顾虑。马特洛克还试图删去老布什演说中关于支持戈尔巴乔夫和新联盟的段落,因为他考虑到这样的话在基辅说并不合适,可惜为时已晚,演讲稿已经派发给记者了。[9]

来自美国媒体大量的先期报道这么写道:“乌克兰首都基辅位于莫斯科以南515公里,第聂伯河从城市穿过,在这里老布什看到了与苏联不同的面貌。基辅整洁、干净,马路宽阔,两侧绿树成荫,这一切将使总统此次苏联之行的结尾显得多姿多彩,激动人心。”报道者开玩笑说,总统访问的真正目的是帮助白宫新闻副秘书——名叫罗曼·波帕迪乌克的乌克兰人竞选乌克兰总统,“他的竞选口号是:我无可奉告”。

基辅,不再以19年前尼克松所说的“俄罗斯城市之母”的形象,而是以尚未独立的主权共和国首都的身份欢迎布什的来访。欢迎队伍末尾的标语写道:“布什先生,乌克兰欢迎您!”乐队除了演奏苏美国歌外,还演奏了乌克兰国歌。乌克兰对苏联到底有几分忠诚已经是公开的问题。曾在1972年陪同尼克松访问过乌克兰的马特洛克还注意到了其他一些区别。布什的英文演讲被译成了乌克兰语,而在1972年那次访问时,则被译成了俄语。[10]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就在尼克松飞往基辅前的10天,勃列日涅夫刚用他的亲信弗拉基米尔·谢尔比茨基替换了有民族主义思想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佩特罗·谢列斯特。勃列日涅夫的门生粉碎了乌克兰正在萌生的民族意识,把它变成了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范本和维护莫斯科统治的堡垒。

谢尔比茨基和勃列日涅夫是来自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同乡,谢尔比茨基是当地大家族的重要人物,这些勃列日涅夫忠诚的追随者在他们的领袖1982年11月逝世之前,一直有力地统治着苏联。谢尔比茨基建立了只忠诚于他个人的党内金字塔,戈尔巴乔夫用了4年时间,直到1989年秋,才有足够的力量将他赶下台。

自从20世纪50年代起,乌克兰共产党的精英们不仅统治着自己的共和国,也以次重要身份参与苏联的管理。就像西方的政治学家们所知道的那样,乌克兰,这个“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和苏共的领导们达成了权力分享的非正式协议。因为就在那时,乌克兰共和国帮助自己的前领导人,也就是长期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的尼基塔·赫鲁晓夫在莫斯科掌握了权柄。

那时俄罗斯人还没有自己的共产党,但是管理着苏共,而来自乌克兰的共产党干部就成了莫斯科党代会上最大的投票团体。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投票权。赫鲁晓夫因此把许多他的乌克兰支持者带到了莫斯科,并且委以重任。可以说,1964年的克里姆林宫政变虽然将他罢免,却反而增强了乌克兰官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