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会议(第6/9页)

[13]

戈尔巴乔夫通往峰会的道路并不容易。他把此次峰会视为外交新政的胜利时刻,可是,在苏联一些最有权势的统治精英的眼中,他这么做,出卖了苏联利益。尽管苏联军官对削减军费预算一直颇有微词,可是,比起他的前任们,戈尔巴乔夫和军方势力更是格格不入。这些前任中就包括赫鲁晓夫,他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初大规模裁减常规武器而被人记恨至今。然而,并不是只有苏联军方认为美国人在与核武器条约相关的几乎所有主要问题上得偿所愿,美国重要的外事评论员和9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院对苏政策的主要设计师斯特普·塔尔博特也表达了类似感受。

莫斯科峰会刚结束,塔尔博特就在《时代》杂志上发表了署名文章,他写道:“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几乎所有主要问题上,凡是美国提出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在该条约中,戈尔巴乔夫默然接受了全面劣势的状况,至少在短期内处于劣势。他正在放弃苏联的主要军事优势,其中包括陆上弹道导弹。同时他也允许美国在轰炸机、巡航导弹和潜水武器方面继续保有优势。”塔尔博特真是直言不讳。

可是,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签署一份如此失衡的协议,以至于不但他的国防部长感到不满,还让美国政治评论员连番发问呢?塔尔博特给出了答案:“苏联让步这么多,而美国却回报颇微的原因很简单: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历史上最大的军火交易,这种交易的价格总是会被压低。”[14]

条约的内容包括削减双方用于航空业以外的导弹数量,这样的规定将突显美国人在核武器运输方面的优势,因为他们在重型轰炸机领域处于上风。戈尔巴乔夫知道,要劝说总参谋部和苏联军工业接受这些协议条款是异常艰巨的任务,于是他把难题摆到了国防部长面前。苏联军方最终还是同意了。[15]

协议的最后一项胶着议题直到莫斯科峰会召开前两周不到的时间才得以解决。该条款是关于美方是否有权监测苏联SS-25导弹的飞行测试。SS-25导弹是苏联的第一款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也是苏联核武器库的最新成员,苏联人把它叫作“白杨”,美国则称其为“镰刀”。它的点火测试在1987年12月已经完成,到1991年7月为止,苏联共架起了288枚针对美国的“白杨”导弹,而美国则缺少可以与之抗衡的移动式弹道导弹。

“白杨”导弹形似“香肠”,宽1.7米,长20.5米,置于14轮的导弹运输发射车上,和其他同类型武器相比,该发射车可以使导弹发射具有独一无二的灵活性,从而避开侦察。三级火箭载有重达上千公斤的核弹头,爆破威力为550千吨当量,相当于40枚广岛原子弹。

一项关于后冷战时期的研究,评估了55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在纽约爆炸可能产生的影响。该研究称,爆炸的结果将导致500万人死亡,市中心曼哈顿区一半的人将被掩埋在倾塌的高楼瓦砾之中,剩下的人将暴露在致命剂量的核辐射中。冲天烈焰将吞噬爆心投影点方圆4英里内的一切生命,放射性坠尘将弥漫至长岛。

美国人的武器库里有足够多的武器和苏军相抗衡,所以他们并不惧怕苏联SS-25导弹和它的巨大威力。他们主要的担心是“白杨”弹道导弹是否能携带不止一枚核弹头,这样的话,计算将彻底不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和他的团队,从苏军的实力而非意图出发,为了搞清楚“白杨”洲际弹道导弹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希望可以在1.1万公里内监测“白杨”导弹的点火测试。考虑到美军在其他核武器上具有的优势,苏军表示拒不接受。可是,最终他们同意美军监测其他弹道导弹在1万公里内的测试,但是仍然不同意将监测范围再扩大1000公里。[16]

戈尔巴乔夫希望在他动身前往伦敦参加1991年7月16日召开的“七国集团会议”之前,美苏谈判人员可以解决所有分歧。第二天,他打算会见老布什和其他“七国集团”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间接财政援助的请求,以挽救囊中羞涩的苏联经济。1991年7月17日,就在戈尔巴乔夫计划会见老布什之前,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已经不情愿地签署了协议,接受了美方要求。通向莫斯科峰会的道路终于完全打开。戈尔巴乔夫正式邀请布什前往莫斯科,美国总统也欣然同意尽快访苏,他们定在7月底,老布什去缅因州度假之前举行会晤。[17]

在7月30日和老布什在莫斯科的第一次会谈中,戈尔巴乔夫敦促他的客人帮助苏联尽快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因为该组织能给苏联经济提供财政支持。在伦敦会谈中,戈尔巴乔夫拒绝将《削减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和请求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财政援助联系起来,避免给外界造成印象,他正出卖自己国家的战略利益,以此换得美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