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人头(第3/4页)

自己为了江南之事,耗了不少心神,回报到左住、左成身上,算不算善有善报……

可惜的是,他的好心情只维持到回府。

“老爷,李家老太太来了……上午就到了,现下还没走……还带来两位表少爷,大爷在偏厅陪着……”进曹颙下马,曹方上前禀告道。

曹颙闻言,不由望了望天。

虽说仲春时节,天长了,可眼下已近酉正(下午六点)时分,天色将暮。

到人家做客,能待到这个时候,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将到九如院,曹颙转头吩咐左住道:“你几日没回来,先去福源堂给老太太请安……若问起我,就说我先回去更衣,稍后就过去……”

左住俯身应了,目送曹颙进了院子,才转过角门,往福源堂去……

回了上房,初瑜正坐在炕边,手中拿着单子。

见曹颙进来,她放下手中的单子,起身服侍曹颙更衣。

曹颙往北面指了指道:“那位到底为何来?呆了这大半晌……”

初瑜道:“说是为两个孙子入官学之事……不知怎么听说咸阳宫官学那边笔墨银子丰厚,觉得比当差还体面,便来央求老太太……”

曹颙皱眉道:“咸阳宫官学那边,招收的不是内管领子弟,就是景山官学的上等生,李家双生子符合哪条?这老太太行事越发没谱起来。”

初瑜道:“谁说不是?老太太并不晓得外头的事,特意来寻我详询……因听大姑奶奶念叨过两次,我多少知晓些,说与舅老太太听……她却一味歪缠,只说孙家的人去得,李家的人作何去不得,论起来还是李家这边亲……”

曹颙听了,只能无语。

曹颖的性子越来越唠叨不堪,可几个儿女却争气。不只嫡子孙礼入了翰林院,庶子孙初也争气。他是入了咸阳宫官学不假,可并没有借曹家什么力,是凭借他自己在景山官学前五的身份,堂堂正正地入学。

李讲、李证两个,在课业上却是平平。

孙初去年就过了童子试,李家双生子是前些日子同曹家叔侄几个一道参加的县试,曹家这边叔侄三个都过了,李家兄弟两个双双落败。

要知道,县试可是童子试第一关。李家双生子的年岁,又比曹家叔侄几个年长,这成绩实在是不堪了些。

这样的成绩,还想着进咸阳宫官学,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

福源堂,西外间。

王氏坐在炕上,狠狠盯着左住身上的七品补服,脸上露出几分羡慕。

并不是她见不得市面,没见过七品补服,而是左住年轻,比李家双生子大不了几岁,使得她有些心动。

为了这个缘故,待左住请了安,她便摆出长辈的谱来,开始问道:“哥儿年纪轻轻,就有了顶戴,真是出息……这是哪年开始当的差?是不是我那外甥出的力?想来也是,他是一品大员,想要抬举哪个,不过一句话的事。”

左住听着这话里含酸,一时不知当怎么回答,便望向李氏。

李氏摇摇头道:“我们元松是以举人身份,参加前年的六部笔帖式考试,考的是一等,才得了七品顶戴,入了工部当差……”

王氏讪讪,道:“既中了举人,怎地不考进士,反而考了笔帖式?莫非是生计艰难?要说,外甥、外甥媳妇也太心狠些,即便不是自家骨肉,到底拉扯一回,多帮衬几两银子,又能怎地?何苦早早地分出去,让哥儿年纪轻轻就出来当差吃苦?”

这话说的越发没谱,就连左住这样好脾气的,也忍不住心里着恼。

不过是看在李氏面上,不好与她还嘴罢了。

李氏顾及李家面子,陪了王氏一下午,即便听了一缸苦水,也都好脾气地忍让。

现下听她歪到自己儿子、媳妇身上,且多有贬低、挑拨之意,李氏就忍不住,皱眉道:“嫂子还需慎言,元松落地就在曹家,我当成亲孙子待的,委屈不委屈的,还轮不到旁人说嘴。”

王氏被噎得不行,左住却不好留下看两位长辈拌嘴,忙道:“老太太,孙儿先去前院看大哥……”

李氏点点头,道:“去吧,去吧……过几日就是你大哥的好日子,说不得他还有事吩咐你……”

左住应声下去不提,王氏见两人真如亲祖孙般相处,心里越发不忿,含酸道:“姑太太真是慈爱,待干孙子都这般慈爱……别忘了李家这些侄孙儿,才是姑太太的亲骨肉……”

这罗盘话已经念叨一下午,李氏很是不耐烦,唤了丫鬟道:“传话厨房那边早点上席,老舅太太待会还要家去……”

王氏见李氏脸色不好,往窗外望了望,赔笑道:“外甥儿怎么还没过来,老婆子还有正经事要寻外甥帮忙……”

话未说完,就见曹颙进了院子,王氏眼睛一亮,扬声道:“阿弥陀佛,总算是等到正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