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丧钟敲响,李唐王朝终归西(第3/9页)
当李儇还在成都的时候,护驾的除了身边的侍卫,还有当地的蜀军。最初,田令孜对护驾的军队和蜀军同等看待,但是等到局势安定下来后,就不再看重蜀军了,很多恩惠赏赐都取消了,蜀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待遇越来越差,而护驾的军队不仅粮饷多,衣食住行也好,于是怨声载道,很多人开始抗议。为了稳定局面,田令孜特意为蜀军的将领举行了一场宴会,这次宴会的酒杯都是金子做的,喝完酒,田令孜把这些杯子都赏赐给了蜀军将领,想要收买他们。但是有一位叫郭琪的将领却没有收,而是跟田令孜建议提高蜀军士兵的待遇。田令孜十分生气,觉得他不识抬举,质问他有何功劳敢提条件。没想到郭琪竟然真的列举了自己的赫赫战功,让田令孜无言以对。田令孜怒火中烧,但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假装热情地给郭琪倒了一杯酒,要他一定要喝下,郭琪知道这杯酒一定有问题,但是又不好不喝。喝完酒之后,他立刻借口去厕所,出去吐出了毒酒,才保住了性命。郭琪见田令孜如此狠毒,率领自己的部下造反,田令孜派军队反击,郭琪寡不敌众,逃出了成都,用计诈死,避开了田令孜的追击。
因为田令孜太过猖狂,一个叫孟昭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了,就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奏折里抱怨皇帝太过信任宦官却疏远外臣。但是这封奏折皇帝是看不到的,第一个看到的人是田令孜,田令孜暗中截下了这封奏折,把孟昭图贬出了成都,派人在路上害死他。
黄巢起义后的几年,在朝廷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连连溃败,逃出长安。田令孜把收复长安的功劳记在宦官的头上,说是宦官杨复光请沙陀首领李克用进军长安,才把黄巢打败,长安才得以收复的。在平定叛乱中冲锋陷阵的中书令王铎却被说成是讨伐黄巢久战无功,贬为义成节度使。尽管田令孜向着宦官杨复光,但是又怕他的功劳太大,日后会对自己产生威胁,所以故意减少对杨复光的奖赏,夸大自己的功劳,说是自己一直悉心保护传国玉玺,对保卫大唐江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还指使宰相和藩镇为自己请功加赏,于是李儇就大大赏赐了田令孜,给他升官进爵。
大权在手的田令孜骄横跋扈,连皇帝都敢管,李儇不能有自己的决断,事事都得听从阿父田令孜的指令。李儇忍无可忍,终于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黄巢之乱平定后,唐僖宗李儇回到了长安。当时的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在战争中形成,藩镇不再向朝廷上供,朝廷的庞大开销与财政收入发生了严重的矛盾。田令孜想通过剥夺藩镇的利益来解决矛盾,但是却激起了藩镇与朝廷的更加严重的冲突。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独占境内安邑、解县两盐池之利,每年只献盐三十车以供国用。田令孜建议李儇将两座盐池收归国有,让他当盐使,把所得的利润供应军队的开支。但是王重荣不愿意交出盐池,于是上书抗辩,说田令孜离间君臣关系,列举了田令孜的十大罪状。田令孜派出军队讨伐王重荣,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两个人一起上书李儇请求处死田令孜,但是李儇没有同意。李克用率领军队攻入长安,大肆烧杀抢掠,长安城在被黄巢焚烧后,又一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李克用与王重荣再一次上书,以退兵为条件请求李儇处死田令孜。李儇见情况越来越糟糕,重新起用了杨复恭为枢密使。虽然李儇因为过去的情谊没有杀了田令孜,但是已经不再信任田令孜。
田令孜此时已经势衰力孤,但是仍然想继续控制李儇,作为保护自己的屏障,所以劫持他逃往宝鸡。大部分的朝廷官员都很痛恨田令孜,于是率兵进攻宝鸡,田令孜又带着李儇逃往汉中。光启二年(886年),襄王李煴被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唐僖宗李儇被尊为太上元皇圣帝。失势的田令孜知道自己已经不为天下所容,只好让位给杨复恭,到成都去投靠哥哥陈敬瑄。
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李儇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七岁。杨复恭立寿王李晔为帝,就是唐昭宗。杨复恭代替了田令孜担任观军容使,把田令孜的干儿子王建调出来担任壁州刺史。可是王建夺取了利州,自命为防御使,又攻占了很多地方。唐昭宗李晔无法阻止,只好在这些地方设置永平军,任命王建为节度使。
田令孜想和王建联合对抗朝廷,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王建很高兴,但是不知为什么,田令孜后来又反悔了。王建对此十分愤怒,就率兵包围了田令孜所在的城池。田令孜登上城楼向王建道歉,问他为什么要把城围困住。王建说:“我也不想这样,只要义父您改变自己的打算,那么我们父子之间仍然可以像当初一样和谐相处。”田令孜要求和王建面谈,王建答应了。当天晚上,田令孜来到了王建的军营,王建却把田令孜和陈敬瑄抓起来,关在了碧鸡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