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死水微澜,灭亡的深渊(第5/10页)
李昂不仅是个十分孝顺的人,还提倡勤俭。为了减少宫中的开支,他下令让很多宫女出宫与家人团聚。他不再让各地进供珍奇的宝物,把专门饲养供皇帝玩乐的飞鹰走马等玩物的五坊停废了。在饮食方面,李昂从来不会铺张浪费,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百姓挨饿受冻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减少膳食。李昂过生日的时候,不许宫中杀鸡宰牛,只用瓜果蔬菜做菜庆祝,文武百官要在宫中为他设宴祝寿、进献礼物,也都被李昂拒绝了。
李昂禁止大臣们和皇子皇孙们衣着华丽,有一位驸马因为戴了很贵重的头巾遭到了斥责;有一位公主因为穿着的衣裙超过了宫中的规定,被罚两个月的俸钱以示惩罚;有一位大臣穿着木棉布做粗厚衣服拜见皇上,李昂见到他的衣服十分欣慰,觉得此人是个廉洁的臣子,大加赞许,他自己也做了一件这种布料的衣服,文武百官见状纷纷模仿,导致这种布料的价格不断上涨。
李昂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和哥哥李湛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李湛几个月都不上一次朝,李昂却每逢单日上朝,而且每次的时间都很长。他从朝廷用人问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问到水利兴修,从大政方针问到具体措施,了解了国家的情况后,他还详细地和大臣们一起研究解决办法。为了不影响单日上朝议事,他要求把节假日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双日。李昂还十分重视任用谏官,专门铸造了谏院大印,改变了谏官进奏表章的时候,要到其他部门盖章造成奏事泄密的情况。
李昂不喜欢音乐歌舞和郊游玩乐,他总是趁着上朝理政的间隙,博览群书。他曾对身边的人说:“若不能初更的时候亲自处理政事,二更的时候观览群书,我有什么资本去做一位贤明的君主呢?”他很喜欢诗词歌赋,经常就诗赋中的词句和大臣们探讨。有一次,他在庭园中欣赏牡丹花,忽然问起身边的人说:“哪位爱卿知道,现在京城中被人们吟诵的牡丹诗,哪个人写的最传神?”大臣们说:“前朝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师’很有名,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也是非常妙的。”李昂听了之后大加赞叹。
除了诗词歌赋,李昂还很喜欢读史书,非常仰慕那些历史上的名君贤臣。他读了《贞观政要》之后,非常崇敬贤臣魏征,就派人到处去寻访魏征的五世孙魏謩,把他召入朝中让其担任右拾遗的职务。他很喜欢把那些饱读诗书,很有政治主张的大臣们召到宫中,一起讲谈经义、评论文章。当时的翰林学士柳公权就常常被李昂召来,两个人经常聊到深夜,不知不觉中蜡烛都燃尽了。
在李昂即位之初,进士出身的刘蕡直陈宦官专权,认为现在国家所面临的政治危机都是由于宦官专权导致的,他还论述了藩镇割据、奸臣当道的危害,引起了李昂心中极大的震动。但是那时的李昂羽翼还没有丰满,不敢任用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李昂在朝中的根基变得越来越稳定,就开始着手解决宦官专权的问题了。
李昂任用了宋申锡当宰相,让他铲除宦官势力,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计划太过仓促,没能成功。李昂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没有放弃,又重用了郑注、李训等人来铲除宦官。郑注因为精通医术被重用,李训出身名门,因为精通《周易》被重用。郑注和李训两个人很善于揣度人心,口才极佳,但是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郑注本来是大宦官王守澄推荐而被重用的,但是他没有知恩图报,反而建议李昂剥夺王守澄的实权并将他毒死。在下葬王守澄的时候,郑注和李训计划让所有的宦官都为王守澄送殡,然后让随行的亲信怀藏利刃,将这些宦官全部杀死,但是这个计划没能实现。除了斩杀宦官之外,他们还盯上了当时担任山南东道监军的陈弘志,这个人一直被认为是当年杀死唐宪宗李纯的人,李训建议李昂派人将陈弘志召回京城,并将他杀死在回京的路上。
郑注和李训铲除宦官的行动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后来发生了甘露寺事变。事变之后,宦官们又变得盛气凌人了,天下大事从此都由宦官所掌管的北司来决定,南衙宰相机构只负责写文书而已。当时唐文宗李昂有一首诗“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正是他面对宦官专权凄凉无奈的内心写照。
开成年间,全国各地的水旱蝗灾不断,彗星频现,城里经常会有火灾发生。李昂十分着急,发了安抚百姓决定对他们进行赈济的诏书。他甚至一度对宰相说,如果上天再不下雨,他就退居到兴庆宫,另选贤明之主统治天下。开成五年(840年)的新年,被焦虑忧思萦绕的唐文宗李昂,还没有来得及接受文武群臣的朝贺,就病逝在大明宫的太和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