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下大治,真懦弱还是假痴癫(第3/7页)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杨妃所生,相貌英俊,文韬武略。李世民生前很喜欢李恪,常说他很像自己,有过想要立他为太子的打算。作为当时大臣的长孙无忌立即反对,因为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反对是因为吴王并不是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健在的开国功臣已经不多,长孙无忌兼有开国功臣和皇亲国戚的双重身份,所以李世民非常信任他。李世民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立太子这件大事上,虽然没有被后宫所干扰,却不得不遵从重臣的意见。最后听从了长孙无忌的劝说,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但是吴王李恪的名望很大,长孙无忌为此十分妒忌,认为他是一个很大的后顾之忧,所以一直在找机会诬陷他,在后来发生的高阳公主谋反案中,长孙无忌抓到了李恪的把柄。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因为深受宠爱,所以从小就娇蛮专横,曾与辩机和尚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唐太宗李世民狠狠地责骂了高阳公主,不许她再进宫,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忿,对李世民怀恨在心。李世民去世的时候,高阳公主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他曾专程去拜访高阳公主的府邸,想要缓和关系。但是高阳公主并没有因此对这个新皇帝产生好感,反而觉得李治生性软弱,难成大气候。竟然和丈夫房遗爱商议,一旦天下有变,拥立荆王李元景为皇帝,因为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娶了李元景的女儿。他们暗中联络了与唐高宗李治不和的薛万彻、柴令武和霍国公柴绍的次子,想要等待时机起兵造反。
但是没想到的是,很快消息就泄露了,被长孙无忌得知,房家遭受灭顶之灾,蓄意谋反的一干人都被逮捕起来。唐高宗李治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眼中钉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长孙无忌把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判处死刑,其余参与他们计划的人,包括荆王李元景、驸马都尉柴令武、巴陵公主、武安郡公薛万彻、驸马都尉等人,还有无辜的李恪,都被处死。薛万彻是唐初的名将,曾经率领军队击败窦建德、刘黑闼、突厥、薛延陀、高句丽、吐谷浑等敌人,他死前大喊:“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刽子手大惊失色,第一刀没砍准,薛万彻大吼:“用力啊!”刽子手连砍三刀才斩下了他的首级。
长孙无忌借着这个机会大开杀戒,清除政敌。由于房玄龄在世时是长孙无忌的竞争对手,长孙无忌一直怀恨在心,这次他在高阳公主谋反案中清算了房玄龄的后人。房遗爱被处死后,他的兄长梁国公汴州刺史房遗直、三弟朝散大夫房遗则、四弟谷州刺史房遗义都被流放。李恪被诬陷处以死刑,临死前他大骂长孙无忌,说他是“窃弄威权,构害良善”。李恪的兄弟蜀王李愔被流放到巴州,贬为庶人。唐高祖李渊的侄子,战功卓著的江夏郡王李道宗也被流放到象州,并在途中病死。此外,与房遗爱交往比较多的宰相宇文节、安国公执失思力、谯国公柴哲威、尚书奉御薛万备等也全部被流放。
这场由任性的高阳公主引起的谋反案,却成为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敌的大好时机,这背后的政治逻辑引人深思。这次的惨剧牵连了太多的宗室成员,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都没能逃脱牵连,对唐朝皇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武则天上台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阻止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个费尽心思残害忠良的人,也没能落得个好下场,最终被武则天处死了。
永徽之治,承父贞观遗风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末年的时候,一场辽东战役使繁荣兴盛的贞观之治出现了危机。等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了改善当时的紧迫状况,李治急下令:“不再继续打辽东之役了,兴修土木的工程也一律停止,所占百姓的田宅也还给他们,让百姓休养生息吧。”李治还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李治很有知人之明,重用了唐太宗的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还把很多贤臣,比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采纳提拔,这些人中有受到其他重臣打击的,有被唐太宗冷落的,还有之前犯下罪过的。但是李治不计前嫌,只要有才就为己所用,君臣齐心,依照唐太宗时的法令严格执行,颇有唐太宗时贞观之治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