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侯公说项羽(第2/3页)

侯公平静地说:“大王究竟是希望太公归来,还是不希望太公归来,如果希望太公归来,怎么能轻易回绝请缨之人?从前平原君出使楚国,毛遂自荐请行,为众人所嘲笑,不为平原君看好。结果呢,毛先生脱颖而出,廷斥楚王,歃血定合纵抗秦之盟,平原君从此不敢轻言相人识士[7]。如果只是以貌取人,请问大王用将为何不用陈平而用韩信,运筹为何不用张苍而用张良?”

刘邦一时语塞,盯着侯生看了好久,转过身来说道:“先生坐,愿闻其详。”

…………

侯公受汉王之命,整饬马车十乘,骑兵百余人,前往楚军大营请求谒见项王。项王不想见,项伯劝道:“既然来了,见见也无妨。”项王同意了。

侯生见了项王说:“臣下听说汉王的父亲太公是大王的俘虏,作为制胜汉王的筹码之一,臣下为大王庆贺。不久前,汉王遣使请求归还太公,大王不但拒绝了,还扬言不惜烹煮太公,作为失义于天下的过失之一,臣下甚为大王所不取。”

项王当即火起,瞋目怒斥侯生道:“又来花言巧语。我与刘邦征战角逐,捕获他的父亲,不管如何处置,都心安理得。再要放言胡诌,我连你也一并煮了。”

侯公平静地回答道:“臣下是江湖上的过客,眼下虽然以汉使的身份谒见大王,本意是为楚汉双方,更为天下着想。请大王听完臣下的陈述,假若有可取之处,请参考使用,假若没有可取之处,大王将臣下与太公一起煮了也不算晚。”

项王道:“快说。”

侯生道:“大王以为,汉王真是想得到太公,还是不想得到太公?”

项王道:“话从哪里讲起?”

侯生道:“大王曾经将太公置于刀俎上,汉王回答说,一定要煮太公,请分我一杯羹。彭城之战,汉王几乎被大王擒获,汉王与儿子女儿同车逃亡,几次推坠二子而不顾。这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汉王是志在天下,无以为亲。也就是一门心思在于夺取天下,丝毫不将亲情放在心上。对汉王这样的人,大王以父母、妻子为人质要挟,怕是得不到任何益处的。而汉王呢,他数次派遣使者前来,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太公,而是想要以此置大王于无德无义的绝境,以此为口实纠结诸侯各国共同攻击大王。”

项王怒气稍息,徐徐问道:“果真如此?”

侯生答道:“在下请大王回想,大王分封汉王于巴蜀汉中,汉王若无其事一般;到了南郑,就高调指斥大王的罪恶,宣称大王‘负怀王之约背信天下,将先攻入关中的我贬徙到荒僻之地’。义帝遇难于江上,汉王宛若不知道一样;到了东进扩张时,就高调指斥大王的罪恶,宣称大王‘弑君而背信天下,愿与各国共举兵’。大王扬言欲烹煮太公,汉王也宛若无事一般;他是故技重演,打算等到太公一死,马上传檄天下,宣称大王的罪恶‘杀吾父,无情无义,请与天下共讨之’。

“因此之故,臣下以为大王应当避开汉王设置的陷阱,释放太公等人质而积极参与和议。如此一来,汉王君臣理屈语塞,内逼于亲,外逼于名,必定不敢再失信攻楚而构祸于天下。如此一来,大王理直气壮,内有施仁义之情,外有和天下之义,于是遣使布告诸侯,‘天下苦于楚汉相争久矣,致使苍生苦难,民不聊生。汉国的土地,寡人毫无野心,汉国的财富,寡人毫无贪求,寡人曾经与汉王约为兄弟,如今眷念旧情归还他的亲人,以此晓示天下,寡人为了黎民休养,百姓生息,愿意划界休战,化刀剑为玉帛,和平久安。’”

项王听得入神,点头说道:“好,我听先生的。请先生回去告知汉王,订约罢兵,寡人归还彭城以后,再送还太公。”

侯生道:“这样怕不妥当。智者贵在迅速决定,勇者贵在坚决实行;迅速决定就不会错失良机,坚决实行就不会留下遗憾。王陵本是楚国的骁将,归附了刘邦。大王为了召回王陵,曾经拘留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在楚营伏剑自杀,让天下哀伤她的死亡,传颂她的节义,促使王陵从此死心塌地跟随刘邦而无二心。如今太公久被拘留,苦苦望归,他听说使者来了又去,而大王始终没有释放的心意,难免抑郁纠结,一旦仿效王陵的母亲自杀引决,大王将会追悔不及啊。”

一直没有说话的项伯,此时插话道:“王陵的母亲自杀,我至今不安。太公年事已高,难免有三长两短,果真有事,于人不义,于国不祥,望大王考虑侯生的建议。”

侯生受到鼓励,进而说道:“如今大王粮食匮乏,将士疲敝,难以继续与坚守的汉军久久对峙。在下听说,韩信的大军,已经休整完毕,乘胜的劲旅,即将南下西进,到了那时候,大王即使想解甲东归,恐怕就很难了。在下希望大王抓住时机,顺势利用汉王求和的机会,马上释放太公,与汉王订立合约,以鸿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中分天下。大王引军东归,登坛祭祀天地祖宗,建东帝的名号,镇抚东方的诸侯,然后休养士卒,存贮粮食,等待天下的变化。汉王已经老了,也厌倦了征战,已经没有更多的欲求,一定会世世代代作西方的藩篱,侍奉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