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4/10页)

老刘的眼睛被半个月亮照得入了神,他听不懂张月印此刻的问题,也听不见严春明此刻的回答,一时被党内这两个同志这么大的学问迷住了。再看张月印时,便觉着月亮在他身上映着一晕光环,似乎也看到了远在善本室里的严春明被月亮映着一身的光环。

“您要去领粮?”张月印的声音把老刘又引到了电话上。

张月印:“粮食我们负责帮您去领……”

老刘见张月印的话被打断,明白严春明又拒绝了组织对他的营救,立刻既生气又激动地劈了一下手,盯着张月印。

张月印伸出一只手虚阻了老刘一下,对电话说道:“那我们就派人到领粮现场来,等您领了粮,接您过来。”

严春明显然是简短地回了一句话,显然是已经在那边把话筒搁了,张月印也无奈地搁了话筒,望着老刘。

“见过不怕牺牲的,没见过这么喜欢牺牲的。张部长。”

老刘这一声称呼倒让张月印跟着严肃了。

老刘:“请示刘部长已经来不及了,请你代表城工部同意我启动紧急方案。”

张月印:“什么紧急方案?”

老刘:“这个方案是刘云同志和我秘密设定的,只在最紧急的时候才能启动。我去干,你到帽儿胡同报告刘云同志就是。他会详细告诉你。”

张月印这才知道,自己作为北平城工部的二号领导,竟也有没有掌握的秘密:“刘云同志会同意吗?”

老刘:“这个任务是中央城工部的死命令,必须执行,他会同意。”

张月印:“会不会有危险?”

老刘有些急了:“紧急预案哪有不危险的?这个危险是为了阻止更大的危险。”

张月印没有选择了:“我去向刘云同志报告吧。”

老刘拍了一下手掌,远远近近警戒的那些人都聚拢了过来。

老刘低声对他们说道:“各自隐蔽,一切听张部长的指示,保卫张部长的安全。”

所有警戒人员:“是!”

老刘独自向一棵大树走去,拉过来一辆靠在树干上的自行车,脚一点,有路没路地骑走了!

“怎么这个时候才到?”曾可达亲自来到宅邸后园接方孟敖和马汉山。

方孟敖带着马汉山紧随曾可达的步子:“陪马局长去调了一路人马,他还回家拿了一件重要的东西,说是要送给经国先生。”

“什么重要东西?送给谁?”曾可达停了脚步。

马汉山腋下夹着一个卷轴:“进房间去,进房间去我跟你慢慢说。”

天上半个月亮,路边地灯昏黄,隐约可见曾可达皱着眉头,又快步走了:“好好配合行动,跟我们不要搞江湖上那一套。”

方孟敖像是在笑,马汉山跟在后面说道:“曾督察,你这话有些对不起经国先生。”

曾可达脚步又顿了一下,这回却没停,也没再搭理他,已经走到住处的院子外面了。

走进住处,曾可达伸了一下手,“方大队长请坐吧。”便和方孟敖一同坐下了,然后望着还夹着卷轴站在那里的马汉山,“方大队长刚才说你调人马去了,什么人马?”

马汉山:“都是过去跟过我的,眼下在各个部门任职,难得他们都能从各部门调些人来,都还听我的。”

曾可达望向了方孟敖。

方孟敖:“我看对付那些人应该用得上。”

曾可达:“鱼龙混杂,不要给建丰同志添麻烦。”

“经国先生会高兴的。”马汉山早就等着插言了,也不再管曾可达拉下了脸,已经将那幅卷轴展开了,“麻烦把杯子拿开。”

曾可达:“什么?”

却是方孟敖拿起了大茶几上的杯子,放到了沙发旁的小茶几上。

马汉山立刻用臂袖飞快地擦干净了茶几上的残水,将那幅卷轴摊了上去。

曾可达将信将疑地望去,眼睛慢慢亮了,显然他是被那幅字上的落款吸引了:“湘乡曾涤生集句”!

——曾国藩亲笔墨宝!

曾可达下意识地凑近了些,去看横幅上面那两行半带馆阁体、半带山林气的字:“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文正公的亲笔?”曾可达望向马汉山的眼神变了。

“当然。”马汉山蹲了下去,轻柔地拂了拂卷轴,“民国三十五年从王克敏家里没收的。老不死的汉奸,他也配收藏曾文正公这一片正气!我托人请王世襄先生鉴定过,确实是曾文正公当年为了安抚湘军那些人,在大帐亲笔写的。意思是他跟大家都是高山流水,一条心都应该忠于朝廷,不要贪图什么爵位功名。”

曾可达下意识地也蹲了下去,竟忘了必须安排的任务,被卷轴上的字吸住了眼!

马汉山就蹲在他身旁,声音从来没有这么好听:“得到这个宝贝可着实让我过了好几坎。陈部长派人来要过,戴局长派人来要过,都想送给委员长。我当时就想,这些人拍马屁也不看看自己是谁,委员长是朝廷,他们可不是曾文正公。这幅字只有一个人受得,就是经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