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第5/14页)

另一边,汉朝见谷吉等人去了好几年都没回来,心想一定是出事了,这时又有消息传来说是东匈奴杀了谷吉,于是汉朝就派使臣去问呼韩邪,后来才发现这是一场误会,双方重归于好。因为郅支单于此时已经远离漠北,呼韩邪跟汉使商量,说自己想回老家去重建家园。汉使者爽快答应,与呼韩邪歃血为盟,约定世世代代和平共处。呼韩邪回到漠北王庭后,开始慢慢地恢复元气。

汉朝使者后查清原来是郅支杀了使者,于是问题来了:打还是不打?大多数大臣认为还是保守一些好,不能打,康居离长安太远了,而且眼下也没有卫青、霍去病那样的绝世名将,万一输了岂不是更丢脸。这时,时任为郎的陈汤出来表态了:一定要打,不然过两年郅支实力强大了岂不是要骑到汉朝头上撒野。然而会议还没讨论出结果来,就发生了一系列天灾事件,而且西羌又趁机起哄。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汉政府只有再次使出外交手段,三年内派出了好几拨使者去跟郅支打嘴仗。后因郅支态度骄横,汉元帝终于决定开战。

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韩宣退休回国,当时的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许广汉之侄,元帝之舅)向汉元帝推荐了原辽东太守甘延寿接替西域都护之职,同时让多次请求外派的郎官陈汤做他的副手(副校尉),随同前往。陈汤与甘延寿来到西域边关,都护府首长甘延寿的建议是守株待兔,不要主动出击。但是陈汤不同意他的意见,提倡主动出击,他认为:敌人就摆在那里,你不去消灭他,他早晚要来,守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统帅甘延寿还是犹豫不决,由于压力太大不久生了一场病。陈汤于是自作主张,趁甘延寿生病不能开会,来了一招假传号令,调发汉屯田卒及西域诸国兵共四万余开始西征。

无奈之下,甘延寿也只好任凭陈汤调遣了,随军出征。此次汉军共分为六个编队,兵分两路。甘延寿率三个编队由北道,向赤谷城进军(今吉尔吉斯斯坦伊什提克),陈汤率三个编队出南道,翻越帕米尔地区,向郅支城进军。陈汤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他们答应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做了大致介绍。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在距城三里远的地方安营布阵。只见城头上彩旗飘展,数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备,有的向汉军招手挑逗,甘延寿与陈汤观察之后便令军士四面包围其城,以箭杀伤守城兵士,于是展开了一场对射。

郅支单于得到汉军进攻的消息时,先打算逃跑,他害怕康居人对他怀恨在心,有做汉军内应的人。可是又听说乌孙等国也发兵参战,顿时感到一阵绝望。带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来,说:“不如坚守这里,汉兵远道而来,肯定不会停留太久。”汉兵猛烈攻城时,郅支单于身穿甲衣带领他的妻妾数十人一齐登上城楼,这些美女们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一个个的“女汉子”,齐刷刷拉弓射箭,干掉不少汉兵,甚至一箭差点射中正在城下指挥作战的陈汤。陈汤顿时大怒,下令所有强弩全部朝郅支单于射去,擒贼先擒王,射中者重重有赏。听到这个命令,士兵们顿时很激动,一顿乱箭射死了郅支的几个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顾不上指挥立马跑回去包扎。

第二天,陈汤命令将士四面齐用火攻,又击鼓助威,汉军冒着烟火突破外围的木栅,并且趁机冲进土城。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兵勇猛击杀,将郅支刺死。军侯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陈汤将这些战利品,包括战俘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

在郅支之战中,汉军虽然是攻城方,但伤亡比例比匈奴小得多,陈汤认为:汉兵可“以一当五”。一个汉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五个匈奴兵。

通过这场大捷,汉军彻底歼灭了反汉的匈奴郅支部落,一举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接下来就是报告好消息,陈汤和甘延寿很开心地等着封赏,但是赏没等来,还差点被抓进死牢。因为陈汤系假传圣旨,这是死罪。眼看要遭遇杀身之祸,陈汤赶紧跟甘延寿商量上书汉元帝,有理有据说了一堆好话,其实最主要是打了胜仗,汉元帝也并没有计较。在这次的上书中,陈汤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元帝虽然性格温和软弱,但他并不是昏君,因此宣布赦免陈汤矫诏之罪,封关内侯。后来,陈汤逝世,又被追封为“破胡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