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第12/14页)
没有了保护伞,董贤很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并且死了也不得安生,还被挖坟验尸。董贤自杀后,家人也不敢声张,连夜将他埋了。王莽眼线众多,很快就知道了,他担心这是董贤耍的诈死的把戏,立马派人挖坟看看是真是假,最后确认坟墓里埋的确实是董贤才罢休。
董贤一死,大司马的位置就空出来了,王政君下诏让大臣们自己选举。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等说话有点分量的大臣都推举王莽,因为他本来就是大司马,又是王太后近亲,而且声誉卓著,所以都推荐他。于是,王莽又一次当上了大司马。
汉哀帝由于没有子女,由王政君做主,把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衎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汉平帝当时年纪很小,才九岁,由王政君临朝称制主持政事。王莽再次出任大司马之后,对政君更为恭顺小心,无微不至。他看到王政君久居深宫,生活过得比较单调,就老劝她出去散散心,出巡四郊,到处给一些孤儿寡妇一些赏赐,长安境内的穷苦百姓因此也没少歌颂王政君,于是王政君放心大胆地把大权都交给了王莽。
公元1年,王政君赐王莽为安汉公,这不是爵位,只是一个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王莽受封后,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民间都称赞王莽是个好人。王莽嫌汉平帝的外戚碍事,也担心汉哀帝的历史重演,于是将汉平帝母卫姬封为中山孝王后,封其兄弟卫宝、卫玄为关内侯,但是他们只能留居中山,不得入京。大臣申屠刚上奏,申请迎接汉平帝的母亲卫姬入京,王莽一怒之下将他罢官。
王莽长子王宇没有继承父亲的优点,胆小怕事,害怕成帝将来亲政,因父亲的专权而迁怒王氏一族,就想办法让王莽就范。王宇派他妻子的兄弟吕宽半夜三更到王莽府门口洒了一地狗血,还装鬼吓人。谁知看门的大爷发现吕宽鬼鬼祟祟就盯上了他。最后王莽一查,原来是自己儿子搞的鬼,于是逼死王宇,将吕宽下狱,借机还把汉平帝母亲卫氏一族牵连进来。除卫姬外,其余卫氏族人全被砍头,王莽还把叔父王立,堂弟王仁、王安都赐死。汉王朝的大堂里终于没有碍眼的人了,再也没有人能阻止王莽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腹黑又理想主义的王莽
公元2年,汉朝遭遇了一场大蝗灾,王莽抓住这个机会,大秀了一把自己的人品。他不仅派官吏去民间走访收集灾情,而且还下令大臣减衣节食,戒除荤腥,不杀生灵,接着又自掏腰包上百万,良田三十顷,作为救灾费用。公侯们见老大以身作则,也先后为老百姓捐款捐物。不久,一场连绵不绝的阴雨逼退了蝗灾,庄稼开始复生,经过这件事以后,王莽又一次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之声。
公元3年,汉平帝十二岁,王莽想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皇帝,想让她当上皇后。但是,当时参加选拔的女人很多,王莽为了表现自己的谦虚,就上书给王政君,说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不是当皇后的料。王政君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真的太天真,就答应了王莽的要求,没让他的女儿参与选拔。当然,这不是王莽想要的结果,于是他私底下指使很多人上书,要求让他的女儿当皇后。王政君就找王莽来商量,要迎娶他女儿进宫。王莽自然先是推让一番,然后才答应下来。当皇室来送彩礼的时候,王莽又谦让了一番,本来皇后的聘礼是黄金两万斤,可王莽只接受四千斤,然后把剩余的都分给同时入选的各家嫔妃。这一下很快有人站出来反对,大家认为皇后的聘礼如果和嫔妃一样多,皇室就丢面子了,所以立即追加,王莽又把这些追加的份额分给了其他人。所有这些沾了王莽的光的人,都坚决拥护他,此时的王莽不仅在朝廷,在百姓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公元4年,这一年王莽四十九岁,被封为宰衡,地位在诸侯王公之上。此后,王莽开始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了博士的名额,由原来的一人增至五人;新建了很多学校,全国各地大批才干之士纷纷来到长安,一时间京师文教昌盛,王莽也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王莽只用了四年时间就把天下治理得一派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锡(古代帝王赐予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
平帝渐渐长大,慢慢地也懂事了。自从他知道是王莽不让他母亲进京之后,内心就产生了怨恨,加上王莽专横跋扈,总是把小皇帝当摆设,所以汉平帝时常流露出对王莽不满意的神色,有时候爱理不理的。王莽一看,这小皇帝是要反啊,于是在向汉平帝进献的椒酒中下毒,致使汉平帝中毒而死,时年十四岁,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二十五里处),王莽篡位后,追加庙号为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