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氓当皇帝(第5/19页)

但让陈胜没料到的是,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大军西进受阻。陈胜十分着急,当即决定另派周文为将军率兵西击秦,利用吴广大军牵制秦军主力的条件,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

这年九月,周文率领十万起义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戏水(今陕西临潼),准备把秦朝的大本营来一个“一锅端”。直到这个时候,昏庸的秦二世才真正感受到危机感,顿时内心一阵恐慌,手忙脚乱地召集大臣想个逃命的办法,结果这群大臣比秦二世还没招。

这时,章邯站出来给秦二世解围,他说:“盗贼已至戏水,兵多势强,现在下令召集附近各县的兵力肯定是来不及了。但是,如今在骊山修墓的刑徒有不少,可以将他们一律赦免,发给他们兵器,让他们抵挡一阵。”秦二世在一片惊慌之中,抓住了章邯这根救命稻草,立即发布了大赦天下的命令,同时任命章邯统率被赦免的骊山刑徒和奴婢之子,全部开赴前线,迎头杀向起义军。

章邯,字少荣,是秦末最后一位著名大将,他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章邯本来是朝廷负责建筑的官员,结果临危受命带领十万刑徒及奴产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为奴)上了战场。

当时,章邯领着十万临时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然后就没周文什么事了。因为周文其实并不懂打仗,一路打过来也没遇到秦军像样的抵抗,一时之间有点飘飘然,产生了轻敌思想,而且一路收编的人马也大多没受过专业军事训练和作战锻炼,缺乏各级指挥人员,其战斗力并不比章邯的临时军高多少。因此,当章邯率领装备精良的秦军出其不意地来袭时,周文毫无悬念地一败涂地。

周文率余部退出函谷关。出关后,在曹阳(今河南灵宝县东)驻守两三个月。章邯率秦军追来,周文带着军队再退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章邯乘胜追击不给周文喘气的机会,结果周文战败自刎而死,军队失去战斗能力。

接着,章邯一鼓作气,先打败了吴广率领的张楚主力军,吴广被手下将领杀死;再打败了张楚将领邓说的军队,邓说被陈胜处死;紧接着,又打败了张楚将领伍徐的军队,伍徐战死;之后,章邯挥兵东进,向张楚政权所在地陈县直扑而来,一举攻下,上柱国房君战死;章邯进兵攻击陈县西面张贺所率领的义军,陈胜亲自上阵督战,义军被击溃,张贺战死。

公元前209年十二月,陈胜先退到汝阴,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的下城父集),这时给陈胜赶车的一个名叫庄贾的人,受章邯的引诱,反水杀死陈胜向秦军投降。陈胜葬于砀(今安徽砀山县南)。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就如同昙花一现般消失了。

从章邯领军出发到陈胜死,可以说是屡战屡胜,陈胜的死意味着反秦的各支义军基本上已被秦军消灭。然而历史往往充满了悬念,你猜不到开头,也猜不到结尾,章邯很快要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惨败。带给章邯失败的就是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

在陈胜吴广举起造反大旗的时候,各地纷纷响应,起兵反秦,原来的六国贵族也开始浑水摸鱼:原齐国王族田儋和堂弟田荣,趁机率领家奴,杀死县令起兵,田儋自立为齐王,田荣为丞相;韩国贵族张良,也于下邳聚集了少年百余人起事;陈胜的部将武臣被陈胜派出去攻略赵国的地盘,趁陈胜与秦朝交战,也自立为赵王;武臣派部将韩广北略燕地,韩广占领燕国旧地后,在当地民众支持下恢复燕国;被秦朝贬为平民的原魏国宁陵君魏咎,本来去追随陈胜,后来在陈胜部将周市的支持下当了魏王;楚国贵族项梁与侄子项羽也杀死会稽郡(今江苏省苏州)太守,号召楚国遗民起兵反秦,得精兵八千余人。

在各地的反秦义军中,楚国人是最积极最彻底的。陈胜本来就是楚国人,他的政权国号就叫做“张楚”。赵国、燕国、魏国的义军首领,都是陈胜的部将,可以看做是“张楚”的分支。各地义军中跟楚国没有关系的只有两个,韩国张良和齐国田儋,但是规模影响都不大。而项氏家族作为楚国的旧贵族,振臂一呼,就能得到八千精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人都说秦晋之好,其实秦楚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春秋时期楚晋争霸,秦一直站在楚一边,秦楚世世通婚,秦昭王的母亲还是楚贵族之女,如此情况数不胜数。但是秦国强大后,却翻脸不认人,把楚国给灭了。这种被背叛的感受超过了被伤害的感受,所以当时楚国流行一句俗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当然,项梁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跟他的出生也有关系。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名将项燕。项氏一族世代都是楚国的名将,项羽的爷爷项燕,打败了曾灭了燕国的秦军名将李信,这在秦始皇势如破竹的灭六国战争中是仅有的败绩,因此项燕很受楚国人的拥护和爱戴。当然项燕终究还是打不过老将王翦的六十万大军。公元前224年,王翦攻破楚国,俘虏了楚王,项燕便只好去做流亡政府的将军,在淮南起兵反秦,结果兵败身亡。幸存下来的项氏家族就东躲西藏,比如大名鼎鼎的项羽出生在下相(即今江苏省宿迁县),长大在吴中(即今江苏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