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雪 降(第6/7页)

66

在上海的英国人把携带武器视为理所当然;其财产细目上除了白兰地、香烟、家具、陶器、狗和床垫等物品外,往往还有短枪、来复枪、左轮手枪67。英国翻译官密迪乐性喜冒险,但心性平和,在大多数洋人转而对付太平军之时,他仍对太平军忠心耿耿。他提到他逆流而上时所带的装备,其中包括“一支直径32毫米的雅克单管来复枪,两条单管肩背猎鸟枪,两支配有长枪管的双管短枪(霍克将军用的那种),两条普通长度的双管短枪,还有一对手枪皮套和两条伦敦武器公司出产的(阿达姆式)左轮枪带”68

军火走私者和军火商经常从事大规模的买卖。一家“以卖军火给叛军而闻名”的美国公司在1862年里卖给太平军的军火如下:2783杆滑膛枪,66支卡宾枪,4支来复枪,895门大炮,484小桶火药,10947磅炮药,18000发子弹以及3113500枚雷管。这支由四个美国人、一个翻译和十一个苦力开着两条船组成的商队取得了在太平天国辖区里“水陆”均有效的通行证,这个通行证由忠王李秀成手下的军官签署,日期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十二年四月二日”69。不到两个月的工夫,英国巡捕抓到一条船,船上有一些欧洲人,还有装运给太平天国的1550000枚雷管和48杆滑膛枪。法国人截住了另一条船,上装约五千件“军火”;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人还没收了“一些用以生产军火的工具”。上海的一家报纸因此指出,这些军火很多竟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在黄浦江对岸”生产的70

这类军火买卖对太平军来说非常重要。1862年夏天,一个在南京的洋人写道,“这座城市有一些天资聪颖的能人”,在那儿造的枪炮——包括重炮——比官府造的还好71。在外商与太平军做交易时,雷管可充做货币72。有些被截获的军火中,包括三百磅标着“小桶盐酱”字样的弹药,而雷管标为“螺丝”甚或是“宗教册子”,来复枪则假称“雨伞”73。大部分外国军火走私者和不法商人是英国人或美国人,也有比利时人、瑞典人、普鲁士人或意大利人74。太平军在战场上缴获的西洋武器包括火药、滑膛枪,甚至还有十二磅重的榴弹枪,这些意外得来的武器被收到南京等地的军火库里75

1863年初,李秀成打算在皖北发动攻击,以转移包围南京的曾国藩兄弟的注意力。几周之后,果敢出击的忠王所部便陷在泥沼和滂沱大雨中。在长江以北的作战区内,频繁的战事已耗尽粮食补给,而新庄稼还没来得及收割。李秀成的部队中很多人病倒;有些人吃野草,有些人则死于饥饿。安徽的官军已记取教训,事事谨慎,他们稳坐在防御工事后,拒不受惑出击76。这场战役虽然打得很勇敢,但却以惨败告终,一如李秀成的上海之役,而因此又抽调了好几万用于直接解除南京之围和固守苏州到上海之间各城镇的太平军将士。这些城镇接二连三落入无情、装备精良的驻沪英法陆海军手中,与英法军队协力作战的有清军和“常胜军”,常胜军一开始由来自马塞诸塞州塞勒姆镇的华尔(Frederick Ward)统率,后来由戈登率领77

1863年5月,李秀成放弃西征,奉天王之命,火速经由长江北岸回师南京。他在准备渡江时遇上了清军,此时配有西式武器的官军已实力大增。据李秀成描述:“斯时正逢大江水涨,路道被水冲崩,无处行走……官兵纷乱。然后将舟只先渡将官战兵马匹过河,将已过尽,尚有老小以及不肯上舟马匹落在江边。此时九洑洲又被水没,官兵无栖身之所,有米无柴煮食,饿死甚多,正逢九帅发水军前来攻打”。78其结果惨不忍睹,一位仍效忠于太平天国的西洋佣兵如此描述:

即使天京在望,这些人的苦难还未结束,因为他们又遭到敌人突袭,损失惨重。这支疲惫饥饿的部队一到江边,敌军炮艇便不断开炮轰击。部队沿江岸绵延近两英里,杀之易如反掌。他们坚守阵地,毫不畏缩,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难以置信。敌军的猛烈炮火向密集人群平射而来(大多是英国火炮所发),他们提起最后一口气,一一上船……
岸上的景象映入眼帘,其悲惨令我永难忘怀。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但许多兵士已经过于衰弱,已经动弹不得。他们为了回到这里,付出了这么多的艰苦奋斗,忍受了这么多的痛苦,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留下来等死。他们的人数太多,所以同伴无法一一助他们在敌人的炮火之下渡江。炮弹不断在这些骨瘦如柴的人们中间隆隆爆炸。由于过于拥挤,许多人都被后面的人挤落江中,被江水卷起。成千的炮艇向这些拥挤在一起寸步难行的人猛烈轰击。那些筋疲力尽的残兵在倒在地上的同伴尸体中挣扎。这些景象真是惨不忍睹。这些军队昔日军容强盛,如今天天目睹残部渡江,令人心感愁苦,却又爱莫能助,敌人的无情炮火向着这些挤在江边的无援人群轰击,炸死了一排排的人,一切只有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