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复社四大公子(第5/9页)

柳如是绕着书案细细地品赏了一下,又用手指甲轻轻在画角上划了几划,说道:“应该是真品。我想不会错。”

柳如是这时才仔细欣赏画面:近景画两棵挺拔的松树,其间杂树盘来屈去地点缀,画面显出铮铮骨气。隔岸山峦,用长皴聚点,矾石垒垒,浑厚朴茂。湖上浅汀芦苇,错落萧疏。

湖山之间点缀一叶扁舟,碧波平远,荡漾苍茫。在整幅画面的苍桑感之下,透出作者一丝天真烂漫之趣。画面布局简洁,画境明静幽寂。柳如是赞道:“好画!”

董小宛在旁边细看柳如是神色,知道她正激动不已。自己也有了几分得意。

柳如是品赏完画面,便来看那落款。不看则已,一看则大惊失色。但见款题是:梅花道人戏墨。画角飞白之处作者自题诗云:“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新,只钓鲈鱼不钓名。”分明寄托了自由自在的隐遁避世之情。柳如是侧过身搂住董小宛大声说道:“妹妹好眼力。你知道这画叫什么名字吗?”

“妹妹学陋识浅,只知这画画得很好,却未知它的底细。

请姐姐指教。”

“这是鼎鼎大名的《洞庭渔隐图》。”

钱牧斋本来以为市井上买来的画不会有什么珍品,便没上前凑热闹,独自躺在长椅上闲看一本《世说新语》。这时,听到柳如是激动不已的惊叹声,翻身而起,疑心地问道:“真是《洞庭渔隐图》?”

钱牧斋扔了书,鞋也不穿,几步跑到书案前,将画仔细品味一会儿,然后激动地欠起身大叫道:“果然是前朝吴仲圭的真品。想不到落到小宛姑娘手中,真是天大的福份啊。”

董小宛喜不自禁。这才了解到这幅画是人间极品。此画的画家是“元朝四家”之一的江南吴仲圭。此人出身贫寒,以卖卜为生,没出名之前,不被人看重。传说他与当时有名的画家盛懋毗邻而居,他的妻子看见盛懋的老婆穿金戴银而自己一贫如洗,便取笑他。他自信地说道:“二十年后不复尔。”

果然没过几年,他的画名便超过了盛懋,获得绝世美名。

钱牧斋还在摇头晃脑俯身画面之上,得意之色溢于脸面。

他说:“好一个隐逸世界。”

柳如是道:“有种你罢了官过归隐生活。”

钱牧斋悻悻道:“有这份心就行了嘛。”

柳如是这时忙叫小宛把另一幅画打开来看看。有了前一幅画的惊喜,柳如是将画摆平,便先看款题。但见字迹遒劲飘逸,刚柔相济。画角写道:“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柳如是禁不住笑了起来。董小宛莫名其妙,瞅瞅柳姐姐,又瞅瞅画面。这是一幅墨梅,画面取巨梅一枝。错落的枝桠,有弓张弩拔之势,充分表现了寒梅怒放的神韵和风骨。千蕊万朵,生机勃露,显出了一种欣欣向荣的韵味。布局以密取胜,但密而不乱、繁而有韵。董小宛知道这是幅好画,却不知柳如是为何笑得如此奇怪。

柳如是笑得弯下了腰。钱牧斋俯身看画看得入了神,嘴里发出啧啧的感叹声。柳如是笑够了,才气喘嘘嘘地对小宛说:“小宛妹妹前世修了什么功德了,竟让你凭空得来两张绝世妙品。你知不知道这是前朝王冕画的《冰花如玉图》?”

钱牧斋高兴得手舞足蹈,柳如是瞧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又要吟诗了。他果然摇头晃脑念了一首诗:“寒水旧洞庭,冰花伴刀枝。婉君情浓处,柳姬知不知?”

董小宛和柳如是听他诗中写进她俩的名字,都笑吟吟向钱牧斋道了个万福。

柳如是问道:“多宝斋出价多少?”

小宛道:“六百两银子。”

钱牧斋道:“可怜,可怜。那穆老板眼中不识货,想来又是骗了什么公子哥的传家宝。

这两幅画六千两银子都值得。”

董小宛当即表示绝世之品不敢独占,那幅《洞庭渔隐图》就送给柳如是。钱牧斋心里喜爱得不得了,但假意推辞。

董小宛执意相送,柳如是才欢天喜地收了画卷。

三人赏完画,便坐到厅堂上喝茶。柳如是关心地问道:“听寇白门说李香君要撮合你跟冒辟疆。事情进展如何?见过冒公子吗?”

“听说他已进了考棚,还未见过。”小宛有些不好意思,“成与不成得靠缘份。”

钱牧斋道:“冒公子我见过几次。如皋才子,配得上咱们小宛妹妹。”

柳如是说道:“小宛妹妹是有福之人,年纪轻轻就可以跳出苦海。”

说到这时,董小宛想起暖翠阁上还有个朱统锐在等她,忙起身告辞。柳如是知道她有应酬,开玩笑道:“不知哪家公子今夜又要消受如此艳福。”

“屁的个公子,是朱统锐那个龟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