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魏是这样炼成的(第3/6页)

虽然在政策上领风气之先,但是在早期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拓跋鲜卑依然是一个弱者,不断地依附于各派势力。在这段时期里,奇卢的政策就是联合晋朝,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10年,奇卢接受了晋朝的册封,成为北方的“代王”,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是晋朝牵制北方五胡政权的重要力量。他与名将刘琨一起在北方开辟“敌后根据地”,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与此同时,他也大量的招募汉族士人,他的身边形成了一个汉人组成的智囊团,权力甚至压过了部落里的各个酋长们,这种大胆的改革,势必会引起反弹。这一次反对他的,是他的儿子,结果,奇卢死在了儿子的谋杀中,随后拓跋鲜卑爆发了内战,政权里的“旧人”,即守旧的鲜卑贵族,与政权中的“新人”,即归附的汉人,以及支持汉族的鲜卑族贵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引发了长达22年的内战。但是奇卢的政策,却给整个拓跋鲜卑的“形象”带来了重要影响。在中原百姓心中,拓跋鲜卑并不是作乱的逆贼,相反却是扶保东晋王朝的“忠良”,这样的形象,为后来拓跋鲜卑争取汉族百姓的民心以及北方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奇卢去世后,拓跋鲜卑的内战一直持续了22年,这22年也是拓跋鲜卑的暂时低潮期。一直到了公元338年,拓跋鲜卑再次出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什翼犍,他是奇卢的侄孙,也是一个继承了先辈汉化理想的人。什翼犍19岁的时候,曾被送到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做人质,他在后赵的国都邢台整整生活了10年,一直到后赵陷入内乱后,才得以逃了出来。在这10年里,就如他的祖父沙漠汗一样,他亲眼看到了汉文明的强大,萌生了改革自己部族,实现汉化的理想。在逃离后赵后,什翼犍如愿继承了东晋所册封的“代王”爵位,之后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任用了汉人燕凤、许谦等人,开始对拓跋鲜卑进行全盘的封建化改革,包括按照汉人的官职设立职务,设定了俸禄的等级,参照东晋的法律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尽管这些改革非常粗糙,但这时候的拓跋鲜卑,从此不再是游牧部落,而成为了一个文明的封建国家。公元340年,拓跋鲜卑在盛乐建立了都城,这标志着拓跋鲜卑从此正式从游牧转为了农耕定居。什翼犍是一个非常重视农业的人,他把奖励耕种做为一项重点,甚至拿出政权的库藏,去其他地区购买种子,然后分发给百姓垦荒。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他还出台了奖励土地的政策,从其他政权的地盘上招募人口,结果他所在的地区,一度百姓“归之如流水”,拓跋鲜卑的农业经济,就这么蓬勃发展起来了。

拓跋鲜卑转化成封建国家,从时间上来说,要比“五胡”中其他政权晚得多,但是拓跋鲜卑的发展,更应了“后发效应”之说。五胡十六国的其他政权,虽然大多都开始了封建化,但是他们的封建化,大多是在得到土地建立政权后,仓促地从游牧民族转型,结果就是转型不彻底,保留了大量野蛮奴隶制度,以至引起治下百姓反抗,政权也大多短命,石勒的后赵政权就是一个例子。相比之下,拓跋鲜卑的这个过程,看似比其他政权要慢,却来得更平稳,从什翼犍的曾祖父开始到他本人,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且始终得到了北方士大夫家族的支持。所以,也只有拓跋鲜卑,能够最后通过汉化改革的方式,成功建立一个强大持久的封建帝国。

同他的祖先一样,什翼犍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什翼犍当政时期,对高车部发动了征服战争,并且平定了同样属于鲜卑一脉的敕勒部,后赵灭亡后,什翼犍曾经打算逐鹿中原,但是他的部落酋长们极力反对,甚至拒绝发兵支持,也就只能作罢。其实当时对于拓跋鲜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后赵灭亡后,北方再次战乱,南朝东晋政权无力北上,北方的冉闵政权虽然为汉人所建,但因为内外政策的失当,反而引发了新的战乱,这时候的拓跋鲜卑,本身就有北方汉族百姓的支持,又有强大的军队,即使不能得到整个北方,也完全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后赵灭亡后,代之而起的,就是著名的前秦政权,同样是汉化极深的苻坚,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开始横扫北方。公元367年,苻坚对拓跋鲜卑发动了进攻,什翼犍逃往漠北,又遭到了高车部的打击,这时候的拓跋鲜卑,再次重复了早年“九难八阻”的困境。北方草原此时爆发旱灾,部落在漠北连水源都找不到,绝路之下又爆发了内乱,本身就反对什翼犍汉化改革的旧贵族们再次发难,杀掉什翼犍后投降了苻坚的前秦政权,拓跋鲜卑的汉化改革,再次以失败而告终。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是,他们已经完成了从部落到封建王朝的改变,而且守旧派贵族的叛乱,虽然断送了锐意改革的什翼犍,却使拓跋鲜卑全族避免了灭亡的厄运,得以在苻坚治下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