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最后的东汉战神皇甫嵩(第2/3页)

皇甫嵩对叛乱的镇压,上来就是当头一棒。公元184年八月,皇甫嵩抵达河南寓县,受命镇压活动在当地的黄巾军,这股黄巾军连战连捷,甚至已经兵逼洛阳,皇甫嵩的任务,就是消灭他们,解除洛阳的威胁。

但皇甫嵩千里奔驰到这里,还没喘过气,就被东汉政府军的乱兵冲散了,东汉的政府军在黄巾军的攻势下,不堪一击,非但帮不了皇甫嵩,反而帮了倒忙,一场动乱下,皇甫嵩出师不利,被迫退守到长社地区,他带来的4万精锐,还没正式开打就被冲散了,这时候和他一起退守长社的,只有千余残兵,而随即赶来包围的黄巾军长波部,却有数万人。

危急之下,皇甫嵩毫不慌张,反而勉励士卒,他更冲在第一线。白天的战斗中,他们拼死顶住了黄巾军的攻城,夜晚到来后,皇甫嵩抓住战机,命令部队集结精锐,每个士兵手持一个火把,趁着天黑发动夜袭,缺乏战斗经验的黄巾军登时大溃,原本严整的营地,一下子被皇甫嵩烧了个干净。这时候东汉的援军赶到,帮助皇甫嵩消灭了这股叛军,因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功,皇甫嵩被封为都乡侯,而在这场战斗的关键时刻赶来,与皇甫嵩并肩作战歼灭敌军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曹操。

长社之战胜利后,皇甫嵩马不停蹄,开始了他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斗。他擅长高速骑兵作战,在平原地区,他经常在敌军还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败敌人。从八月开始,皇甫嵩转战河南、河北、陕西各地,成为黄巾军的噩梦。特别是在十一月的河北晋县之战中,他采取主动出击的政策,趁黄巾军列阵尚未完成的机会发动骑兵突袭,一举斩杀主将张宝,随后发动总攻,一战竟斩首农民军11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被皇甫嵩用“斩首行动”杀掉的张宝,正是黄巾军起义领导人张角的胞弟,黄巾起义的一大臂膀,在那次战斗中被彻底斩断。

作为镇压农民起义刽子手的皇甫嵩,其本身却是一个爱民的人。这场战斗之后,皇甫嵩奏请东汉朝廷,减免了当地农民的赋税,并发放粮食赈济,真正做到了保境安民。在当地百姓眼里,他成了战乱时期的“保护神”,当地百姓甚至做民歌称赞说:“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战场上杀伐果决的皇甫嵩,却从此时开始,在政治上招来了灾祸。晋县之战结束后,皇甫嵩在回师的路上,拒绝了当时掌权的宦官张让的索贿要求。宦官小人确实得罪不得,张让在汉灵帝面前进谗言,污蔑皇甫嵩“虚耗钱帛,作战无功”,结果立下大功的皇甫嵩,反而遭到了东汉王朝的刻薄对待:原本的左将军头衔被剥夺,原本对他的封户六千也被收回。

饶是刻薄如此,对东汉王朝,皇甫嵩依然是耿耿忠心。公元188年十一月,黄巾起义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河西走廊又摁下葫芦起来瓢,凉州任王国聚众叛乱,竟然一路杀到陕西宝鸡。一旦宝鸡沦陷,中原大地就无险可守,危急之下,汉灵帝也大方了,原先剥夺皇甫嵩的左将军职务,也赶快还给了皇甫嵩,快去平叛吧。

与皇甫嵩一道参加平叛战争的,是后来著名的权臣董卓。董卓主张火速进兵,皇甫嵩坚决反对,他认为宝鸡城池坚固,完全可以防守,作为拖疲叛军的手段。事实果然如皇甫嵩所料,叛军久攻宝鸡不下,随后不得不撤退,皇甫嵩随即率军追杀,一举全歼1万多叛军。皇甫嵩用兵之高明,让董卓相形见绌,也招来了他的嫉恨。

多年的平叛战争里,皇甫嵩俨然成了东汉帝国的救火队员,而他也在历次得胜中,拥有了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当时也有人劝皇甫嵩自立为王,却被皇甫嵩拒绝,与此相反的是,每次战斗胜利后,他都主动交出兵权,避免朝廷的猜忌,而一旦朝廷到了用人之际,不管之前对待他多么刻薄,他却甘当“螺丝钉”,每次都无怨无悔出生入死。在当时东汉的诸多将领里,他的军队战斗力是最强的,其用兵能力,也是那一代人中的翘楚。

耿耿忠心的皇甫嵩,也因为对汉帝国的忠心,干了一件把汉帝国推到“架空”位置上的错事:拒杀董卓。

在平定王国叛乱后,东汉帝国首先对董卓下手了,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其军队被划拨给皇甫嵩。但董卓死攥着军队不撒手,这时候谁都看得出来,董卓已经怀有贰心,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也看了出来,这时期皇甫嵩的军力远强于董卓,如果想除掉董卓,不管是明刀明枪的干仗,还是暗杀,把握都很大。皇甫郦劝说叔叔动手,忠于汉朝的皇甫嵩,在明知董卓奸诈的情况下,选择了直接向朝廷揭发董卓的恶行,此时的汉帝国已经到晚期,揭发有什么用,最后的结果,只是董卓被“申斥”而已,但他和皇甫嵩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