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杨震向东汉腐败“亮剑”(第6/8页)

时至今日,这则小故事被许多“心灵鸡汤”类的杂志刊载,大都借此表扬杨震清正不阿,品德优良。不过也有个别人慨叹杨震“不懂人情世故”,学生送个礼咋啦,太不给“面子”了。这句豪言壮语现代人也常引用,当然意思大多是用歪了。可是极少有人提及,这声怒吼背后的酸楚。

要说酸楚,得先算术,王密送的10斤黄金,放到现在大概值多少钱。

东汉的贵金属比价,和现代有所出入,如果以粮食价格来换算下的话,东汉的1斤黄金,大概值1万5千文铜钱,东汉这时期小米的价格,是一石(20公斤)400文铜钱,对照现在小米的价格,一文铜钱折合人民币约3毛钱,1斤黄金,大约是4500块钱,10斤黄金,就是45000块人民币。

而王密做县令的工资又是多少呢?东汉官员的工资,是按照粮食来算的,主要是谷,一石谷的价格是220文铜钱,县令的年薪,在汉安帝时是600石谷,按照上面的换算方法,王密的年薪,大约是4万块人民币。

年薪4万的王密,出手就送了45000块钱,再联系他就任县令还不满半年,我们不难看到:如此“孝顺”的王密,也许在工作岗位上没少干,但更没少捞。

廉洁奉公的杨震,对呕心沥血教导出来的学生,报以了满腔的希望,却转眼间变成了贪官,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还贪得这样的心安理得,这样的无耻无畏。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老师,能够忍受这种酸楚。

透过这穿透千年,振聋发聩的豪言,和被扭曲的现代意思,我们听到的,是一个老师遭遇背叛的痛苦,一个战士无言的孤独。

无耻的王密背叛了,但孤独的杨震还要继续前行。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六月他结束了“最牛地方官”生涯,进京担任太仆,半年之后又升任太常,做到了他的恩师恒郁曾做到的官职、在任期间他大力举荐人才,废黜了多名尸位素餐的官员,启用陈留、杨抡等知名学者为官。3年后他升任“三公”之首的“司徒”(丞相),多次要求整顿吏治,惩治不法权贵宦官。两年后又调任“太尉”,成为东汉王朝的“国防部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理汉安帝的“招呼”,拒绝给汉安帝的舅舅升官。清官,坐在哪个位置上都是清官。

政治生涯走到顶点的杨震,也即将迎来他一生里最孤独,力量最悬殊的一场“亮剑”,并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场“亮剑”,从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2年)开始——邓太后驾崩。

杨震的政治生涯,登时塌了半边天。

之前杨震从荆州到洛阳,从地方到中央的一路成功“亮剑”,固然因他本人的勇敢无畏,却也同样因为邓氏家族的支持。而今当了15年傀儡的汉安帝刘祜大权在握,多年的压抑彻底反弹了——清算!邓太后尸骨未寒,邓家兄弟姐妹9人就相继获罪被杀,当年三度上门邀请杨震的邓鹭,削职为民后被汉安帝指示地方官迫害至死。转瞬之间,邓氏一派的官员,不是罢官就是杀头,东汉官场一片血雨腥风。虽然杨震因德高望重,并未被株连其中,但汉安帝对他不待见,却是毫无疑问的。

其实对杨震来说,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杨震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但面对汉安帝,却只能看见满眼沙子。

汉安帝此人,也是东汉出了名的荒唐皇帝,做小皇帝的时候,他曾一度“聪敏尚学”,但大抵是做傀儡久了,之后越活越抽抽。至于他亲政后的基本表现,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什么都干,就不干工作;什么都信,就不信实话;什么都关心,就不关心江山社稷。

汉安帝掌权后即对宦官分外倚重,助他执掌政权的宦官江京、李闰等人,俱是贪婪狡诈之徒。李闰是个小人,邓太后执政时,正是他给汉安帝造谣说邓太后要“废帝”,终造成了邓氏一门遇害的悲剧。江京则屡出恶计,帮汉安帝除掉了邓太后时代大臣多人。汉安帝亲政后,李闰被封为雍乡侯,江京被封为都乡侯,这两人掌权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挖国家墙脚”,不但天天“忽悠”着汉安帝在后宫玩乐,还时常以皇帝名义下诏,挪用国库储蓄供自己吃喝玩乐。值得一提的还有汉安帝的奶妈王圣及其女儿伯荣,这娘儿两倚着汉安帝的势,不但和江、李二宦官沟壑一气“挖国家墙脚”,更互相斗富,今天你穿个名牌,明天我搞个名车,后天我大兴土木修豪宅,连出去旅游都要拉风,强令沿途地方官甚至王孙贵族们行跪拜礼。而这个伯荣更是“风流”,史载她长期“出入宫闱,交通奸赂”,几乎天天闹“性丑闻”,彼时东汉,怎一个糜烂了得!

这么多沙子,杨震的眼里当然揉不得。他很愤怒,知汉安帝不待见,可照样要斗争。和当年一样,这次他照样简单直接——上奏章开骂。先是满腔怒火的向王圣母女开炮,怒斥二人“道德败坏”,要求汉安帝将这对“狗母女”立刻赶出宫廷。这篇字字喷火的奏折,拿到汉安帝手里,却逗得他哈哈大笑,随手就把奏折拿给王圣母女“分享快乐”,这下可把杨震“卖”了,王圣们恨得牙根子痒痒,立刻结成了“反对杨震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