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缓缓图之(一)(第2/3页)

他抬起头来,看着李鸿章,“就说水师的事儿,李大人,你应该不会不知道,之前从法国人那里拿来的远洋军舰的相关资料吧。”

李鸿章心里微微一沉,他就知道,阎敬铭必然会拿这个说事。当年中法之战后,中法密约将赔款金额的一半作为支付相关远洋军舰图纸技术甚至是工程师的费用,马赛的几家军舰制造厂,尽数宣告倒闭,原本暗地里是十分的妥当,沟通协调,在光绪十一年初就将所有的技术,不管看得懂看不懂都尽数收拢了回来,可后面那个首相被爆出和中国有暗地里损害了法兰西国家利益的军舰技术的这个消息出来,不仅法国政坛大哗,就连英国人也十分的震惊,及二连三的对两国外交部提出了严正的抗议。

英国人把军舰最先进的技术都捂了起来,根本不可能给中国人使用,而且这个时候的大清,说实话,基础教育并没有普及到理科所有的方面,那么在这样的军事技术研究上,也没有十足的开创性,没有一个好的底子来给中国补一补身子,海军的技术能难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法国人放弃了远洋军舰技术,改向绿水海军计划,这些技术成为了法军海军的鸡肋,却成为了中国人眼里的香饽饽,花的价格根本是便宜到不行,这在后世之中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国家的海军政策发生了改变,就比如美帝突然现在说,他们准备从远洋海军改向近海防御,所有的航空母舰包括航空母舰的技术都打包送给中国,中国不乐疯了才怪,也必然会无论任何条件都要答应下来,这是永不会亏本的生意。

巴蒂斯特也因为英国和国内议会大佬们的狙击而黯然下台,这是一个政治丑闻,但是巴蒂斯特很有套路,当年就没有什么把柄留下来,加上这件事儿议会的国防外交委员会全部知情,没有黑箱操作的可能。而且中国方面也坚决否认有任何在正式谈判达成前有什么密约,根据郭嵩焘在北京的解释是:“只是为了促进两国友好,降低之前商谈确定好之赔款数目,特意在法国政府不需要的资料之中购买了一些我们认为是需要并且是不影响法国国防之建设的内容而已。”而也是因为这次风波,国内的许多人才知道了朝廷已经买了法国的军舰制造技术了。

巴蒂斯特靠着谨慎和一部分人在法国国内的支持,蛰伏两年之后,又卷土重来赢得议会选举继续执政,英国人在倒巴蒂斯特的风潮之中起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巴蒂斯特开始稍微和英国拉开距离,稍微和德国靠近了一些,这倒是连带的变化了。

购买回来远洋军舰的技术之后,南洋水师学堂和南洋船政在马尾港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制,当然单独靠着自己是不行的,原本法国的许多远洋军舰技术的工程师都失业了,养家糊口都是困难的事情,在中国砸下重金的情况下,拖家带口,不远万里前往中国谋生,获得了慈禧太后的称赞,慈禧太后称赞他们是具备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些法军的远洋军舰技术到这里来之后,德国人也连忙前来取经了,德法的军舰模式构造和设计思路都是不同的,虽然德国人十分坚持自己的军舰技术是最优秀的,但是如果他山之石借鉴借鉴,也是很不错的,当然这又涉及到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交换的最后结果,就是德国的军舰工程师也参与到了马尾港内的法国远洋军舰技术研究之中。

任何一样科学的发展和研究都是极为耗费时间和金钱人力物力的,也实在是因为中国之前在军舰制造技术上一片空白,之前拉下的课程实在是太多,需要补起来的课程也十分的艰巨,军舰的制造涉及了许多的工科内容,这一点就算是慈禧太后再不通军事,也明白,这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科学是多么的复杂,想要凭借中国现在的技术,迅速的建一艘先进的军舰出来,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孩童,这时候武林至尊想要传授他绝世武学,就算是这个孩童十分聪慧,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学会所有的绝学,只能是慢慢来。

慈禧太后不懂怎么建军舰,但是她知道,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户部,让阎敬铭绝不吝啬的投银子到马尾港这个黑洞里面去。

每年马尾港这里投入的钱,多的足够每年可以从英德等国买上好几艘军舰,许多人,甚至包括朝中许多大佬,都对马尾港的造船以及军舰的研究等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过度的投入,实在是浪费银子,“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许多急功近利的人最常说的法子,或者要把银子省出来,留给民生之用。这不能说他们是短视,只是实在是观念不同罢了。

“这里每年花的银子,户部除了几个司的郎中之外,就只有两位尚书知道,兵部尚书知道,军机大臣里头都不知道,只有礼亲王这位军机首辅才够资格知道。”阎敬铭冷冷地说道,“您若是知道这一回事,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要保守的如此严实,因为这个银子的投入十分庞大,庞大到公布出去,绝对会让所有的人吓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