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皇后人选(一)(第2/3页)

“就是此理。”王恺运点头说道,“身为帝王者,这琴瑟和谐,自然是最好,可若是能够为帝业,为国家提供助力,那么帝王的婚姻,自然也可以作为一个交易或者是说契约,世祖的博尔济吉特皇后,圣祖的赫舍里皇后,世宗的年贵妃,这都是本朝的例子,皇上不会不知道的。”

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就是为了联络蒙古诸部,安抚科尔沁的人心,故此选了这个顺治皇帝十分不喜欢的皇后;康熙皇帝的赫舍里氏,是为了联络索尼和索额图,搬倒鳌拜之需;至于最刻薄寡恩的雍正皇帝,宠爱年贵妃,也不过是安抚和利用年羹尧罢了。

光绪皇帝点点头,他到底还是年轻人,说实话,翁同龢的那一番诗经解释的言语更为妥当,更为适合年轻人对于爱情和婚姻有所幻想的追求,而王恺运的一番话,击碎了光绪皇帝的幻想,他有些沮丧,但是不得不承认,王恺运的话,真实,而且十分的切中要害。

“不过皇上倒也不必过于担心。”王恺运见到光绪皇帝有些沮丧,开口劝道,“选出来的秀女,虽非国色,也绝不会是东施无盐女,本朝家法向来如此,人品家世才是第一等,其余的不甚重要。”

这是想当然的事情,所以也不必诟病昔日的娶妻标准如此,但是纳妾就不同了,《红楼梦》里面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就是以漂亮著称的,不然一个奴仆,如何能够成为姨娘,娶妻娶德,纳妾纳色,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何况这次入选的秀女,除了立后之外,其余几个也要同时纳为嫔妃,和皇后一起立妃,这是极大的荣耀,非等闲者可以走到最后这一步的。王恺运又开玩笑,他是言笑不忌的,“只是如今没有和西洋诸国通婚的例子在,若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爱女公主,皇上立之为后,对于大清在世界战略的建设发展,必然有所裨益。”

光绪皇帝摇摇头,“实在是敬谢不敏,倒也不是说洋人不好,只是东西方文化风俗皆是不同,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嫁过来,只怕是思乡情甚,无法排解,对公主而言,实在是太残忍了。”

王恺运说道,“这也没错,何况有混淆血脉之言。”

光绪皇帝点点头,“王师傅的意思,朕明白了,那如今八旗里头,有什么人家是最合适的?”

“臣非内务府大臣,亦非宗室之臣,如何敢擅言选秀之事?”王恺运推脱说道。

“师傅不必如此,你是朕的讲课师傅,朕是极信赖的,再者师傅这么一说,朕这么一听,也不是让师傅来决断,只是让你出出主意罢了。”

王恺运点点头,他看了一样边上伺候的太监,光绪皇帝领会,吩咐下去,“你去瞧一瞧,小厨房有什么克食,端些过来,这会子朕倒是有些饿了。”

太监领命而去,书斋之内,顿时只剩下皇帝和王恺运二人,“皇上接下去马上就要亲政,这亲政之初,最要紧的就是稳定,那么既然要稳定,如何用大婚的法子给办出来,这就需要来仔细想一想了。”

皇帝坐着笔直,竖起耳朵仔仔细细的聆听王恺运的话,王恺运说道,“这里头有几个人选,都是极为合适的,头一个,就是武云迪的长女。”

“武云迪的长女?”

“是,武云迪是汉军旗,当然了,如今不怎么说是什么八旗,但到底是八旗贵族出身的,她的姐姐,乃是云皇贵太妃,昔日在承德护住英宗皇帝,后来又护住瑛贵妃母女,功劳极大,在西圣面前很是说的上话,算起来,武云迪还是皇上的姨丈,这是亲戚的方面,最要紧的,那么就还是武云迪手里的兵权,他掌握了新军的日常事务,十二镇都统各不统属,而武云迪却可以统帅新军一切,这是他的优势,若是他的长女入宫为后,京中朝政平稳,必然无忧。皇上,那些八旗的大姓,不是微臣瞧不起,如今只剩下一些名号,内里是什么都帮不上忙,如何能够成后族?微臣以前不知,但是英宗皇帝立孝哲皇后,也必然是和北海用兵有关系。”

光绪皇帝点点头,“武氏长女,可这外戚,是不是太过于强了?”

“皇上,本朝从未有外戚之忧,这都是家法甚严的缘故。”王恺运说道,“昔日恭亲王执政多年,算的上的总领军国一切大事,可这新军一直都没插手进去,内里如何,皇上自己想,应该会想的很清楚。”

光绪皇帝思索了一番,继续说道,“请师傅继续说。”

“还有一位,这一位么,若是立后,那就是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王恺运说道,“是民人。”

皇帝笑道,“瑛皇贵妃也是民人,满汉原本一家,这些如今都不重要了。”

“李鸿章之女。”

“李鸿章?”光绪皇帝大吃一惊,他刚才还是十分淡定的,听到了这个名字,不禁面上变色,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到王恺运径直继续说下去了,“皇上虽然说满汉一家,可这外头的人,底下的人,对于有些可以放弃的东西,还是顽固的坚持着,如今自然是太平盛世,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是以为这天下太平,凡事都无所谓的话,这就是大错特错,许多事情若不是趁着武备强盛,国力兴旺发达的时候办好,将来若是有衰败之时,必然有倾覆之危,满汉之分,从八旗改革之后,少了一些,但是也同样深了一些,可若是皇上这个时候取一位民人之女,那么将来满汉合流,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