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南军勤王(二)(第2/3页)

“皇上圣恩浩荡,奴才感激涕零,不过奴才不过是外派宗亲,管着内务府已经是优差,又怎么能敢去料理这宗人府。”

“哈哈,你倒谦虚,也无妨,宗人府朕时常盯着,又有老五太爷掌着总,你散漫做去便是,等会叫军机处明发旨意。”老五太爷是惠亲王绵瑜,嘉庆皇帝的第五子,如今是咸丰皇帝的叔父,是近支亲贵之中辈分最高的人。

“喳!”肃顺心下奇怪,怎么这恭亲王倒是举荐起自己了,之前可是和自己不对路啊,不过且应下来,如今八旗的丁银在自己手里发着,宗人府又归着自己拾掇,嘿嘿,这下子,那些八旗的老大爷们可是有罪受了,肃顺心里默想,眼中露出了狠戾的眼神,耳畔又听到皇帝说:“跪安吧。”肃顺连忙甩袖子,跪下行礼毕,对着皇帝倒退出了勤政殿。

紫碧山房。

杏贞跑了几圈马,正出了一身汗,边上的小太监禀告说文丰到了,杏贞慢慢骑马走到跑马场边上以供休息的小亭子,亭子外站了一个穿着仙鹤补服的中年官员,见到皇后骑马过来,连忙跪下请安,杏贞点点头,左手抓住马缰,右手虚扶示意文丰请起,杏贞利索地翻身下马。打量起文丰来,文丰是汉军正黄旗人,初为内务府笔帖式,先后出任杭州织造、苏州织造,粤海关监督,道光二十三年,偕两广总督耆英与英人议订《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条。曾充崇文门副监督,署理御药房、太医院事务。咸丰十年,奉命料理圆明园一切事宜。

杏贞走到亭子里,拿着毛巾擦了擦手,看到文丰低头不语,把帕子扔在小夏子手上的银盆里头,开口笑道:“文大人不必拘礼,本宫和你虽是第一次初见,到底都是在这园子的人,本宫在这里头过日子,你也在这里头当差,文大人。”文丰低头应了一声,“听闻你做过苏杭两地织造?还去过广州?”

“回娘娘的话,正是,奴才曾任杭州织造、苏州织造,后来任粤海关监督。”文丰答话。

“那也是天下的世面都见识了。”杏贞点点头,“依你之见,这园子。”杏贞指了指不远处影影绰绰郁郁葱葱的紫碧山房,“和苏杭的私宅,还有广州十三行那些大商人的园子相比,如何?”

“些许萤火之光,贻笑大方之家,那些小园子怎么能比得上圆明园。”文丰答道。

“不错!十八篱门随曲涧,七楹正殿倚乔松。轩堂四十皆依水,山石参差尽亚风。”杏贞随口吟了四句诗,“依本宫看来,圆明园堪称万园之园!洋人所吹嘘的梵蒂冈、枫丹白露比不上长春园的海晏堂,更比不上这圆明园了。”

“是,皇后所见甚是。”文丰摸不著头脑,不知道皇后说了这么一堆到底想说什么,只能是唯唯称是。

杏贞看懂了文丰的懵懂,淡然一笑,“本宫昨个忽得一梦,梦见这圆明园被人烧成了一片瓦砾,文大人可会解梦吗?”

“奴才不会,不过奴才是圆明园管园大臣,职责所在,必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圆明园被烧成瓦砾,若是真到了那一步,奴才也绝不独活。”

杏贞神色复杂地看着文丰,点点头。“你是个忠心的,好了,本宫这里有件事要你去办,你瞧着可办的,就顺手办了;若是不能办,那也就罢了。”

“请皇后娘娘示下。”文丰说道。

“巴夏礼等一干人等押进园子了?”

“是,奴才听着中枢的意思是要严惩洋人,故准备将这些洋人押进水牢,日夜拷打。”

“不可。”杏贞连忙开口,“这些洋人到底不是军中之人,乃是一国使节,苏武去了漠北,不过也是牧羊十年,我们泱泱天朝,怎么连蛮夷都比不上了?”

不远处的大阿哥在云嫔的牵引下骑着马大呼小叫,边上围了一群的小太监,德龄伺候在杏贞边上,双眼微闭,似乎睡着了一般,“本宫要你做的便是此事。”杏贞喝了一口茶,“文大人,皇上下了旨意抓了巴夏礼等人,这是天威如此,你当然要遵旨,不过皇上既然没有下旨要严惩。”文丰抬头看了一眼皇后,“那文大人自然就不能拷打了,明白本宫的意思吗?”

“是。”文丰点头应下,又提出了疑问,“肃顺是内务府总管大臣,若是他来压着奴才。”自己可是挡不住。

“肃顺大人乃是皇上眼前得力的干臣,没有空管这些洋人的小事情。”杏贞微笑道,恭亲王果然和自己颇有默契,这件小事上配合地恰到好处,自己刚刚想着让肃顺别管巴夏礼,恭亲王就拿出来了一个大骨头扔给肃顺了,“你只管办着就是,不可怠慢了洋人,基本的温饱都要保证,特别不能出人命,若是有什么伤风感冒,太医也是要请的。”

“是。”文丰虽然觉得十分难办,到底还是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