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武昌大战(一)(第2/3页)

“什么话?”

“请杨秀清会猎于武昌,一决雌雄!”

“放肆!老匹夫敢如此猖狂!”太平军左辅正军师、东王杨秀清在得知汉阳汉口两地的情况,还听到湖北巡抚常大淳如此嚣张的话语,在咸宁县衙驻跸的东王杨秀清,不禁动了大怒,气的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著名的商贸重镇汉口,竟无一兵一卒,也无大宗财物,仅有一些尚未焚烧完毕的粮草,原本想攻下两处获粮草财物犒赏三军,并裹挟当地老百姓充入太平军壮大声势的军事计划完全落空,还听到常大淳如此嚣张的挑衅之语,杨秀清忍不住火冒三丈。

边上出来一位王族服饰的年轻人,抱拳道:“军师切勿动怒,这乃常大淳坚壁清野之计也,只要我们天军攻下武昌,城内财物人丁自然尽取其所有,何须士气不振!”这位年轻人正是太平军翼王石达开。

“好,传我谕令,命唐正财立刻搭起浮桥,本王要十日内攻下武昌城,在城内过年!”

“是!军师!”

其时两湖清军水师片船不在,仅仅剩下烧毁的几处船坞和几艘未完成也已烧毁沉江的大船,太平军掌握制江权,由杨秀清坐舟的水手唐正财主持在汉口江面搭建浮桥,一座由鹦鹉洲至白沙洲,一座由南岸嘴至大堤口,准备进取武昌。太平天国的浮桥搭建得颇为迅捷,用布匹将船只连接起来,仅一日就在江面上构建简易浮桥,但是这种浮桥容易被风浪拆散,于是又设计出坚固的浮桥,用巨缆横缆大木为桥基,上用木板铺盖,系上重三四千斤的大铁锚,虽大风浪不能动,人马来往,如行平地。浮桥将武汉三镇连接起来,便于太平军迅速投放兵力。杨秀清坐镇万寿宫,指挥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攻武昌,韦昌辉居后路,与石达开等挡清军增援。太平军十万大军,水陆合围武昌,“踞城东钵盂山、洪山、小龟山、紫荆山,向所筑营垒皆为贼有。复围文昌、望山、保安、中和、宾阳、忠孝、武胜等门”。

京师,紫禁城,储秀宫。

咸丰皇帝叫杨庆喜进殿:“庆喜,你把常大淳上次那个折子拿来,朕要看看湖北水军有多少水手船只。”

“喳。”不多会,杨庆喜就把湖北巡抚常大淳的折子呈了上来,咸丰皇帝兴致勃勃地打开一看其中的内容,立马黑了脸,冷哼了一下,神色不豫地对着杏贞说:“兰儿你看看他的折子,拿着,朕许你看!哎,你的法子虽然是极好,可惜的是湖北那些奴才不会未雨绸缪,整个湖广才这么点子水师,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杏贞打开常大淳的折子,定睛一看,面上还是淡定的很,心里早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火星四溅,我的天呀,如来佛祖玉帝啊,偌大的一个湖北省,湖北水师居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大船,只有那么几条常规的巡逻船,那些船上连火炮都没有半根!这算是水师吗?应该说是渔船!好么,这样在皇帝面前可就丢脸丢大了,还女中诸葛呢!

什么?我想到了什么?女中诸葛,诸葛……杏贞望着地上安茜在夹着泥金小铜炉正煮着玉女长春汤,那无烟的红罗炭正烧的正旺,把本来已温暖如春的暖阁里面又多了几层热意,杏贞的脸上红扑扑的,眼睛里晶亮一片,身子一激灵,脑海里灵光闪过,杏贞入鬓长眉猛的一跳,目光炯炯直视咸丰皇帝:“皇上,这倒是臣妾的疏忽了,不过臣妾还有一计,或许可以补救!”

“兰儿快快道来!”

江南双福先督清军在城外修筑大量炮台、工事、营垒,预备在城外顽抗,等太平军大至,便将工事尽数启发,留得八百余人留守,自己进了武昌城并传巡抚常大淳之命令:“事若不能为,焚烧破坏方可撤退!”八百余人无力抵挡太平大军的攻势,才半个时辰,烧了工事,炮台,就作鸟兽散了。杨秀清并一干太平军将领志得意满,均说清狗军心低迷至此,武昌城指日可下。

武昌城外的居民悬于城外,唯恐被太平军掳去,纷纷请求入城,助官军守城,常大淳、双福打开城门,发炮攻击企图掠走围在城门外的百姓的太平军,将百姓引入城中。

向荣带援军万人抵达武昌城外,攻克洪山太平军据点,部下把总张国梁也数次击败太平军。但由于双福、常大淳听从皇帝命令放弃汉阳、汉口和武昌城外据点,太平军已经全面包围武昌孤城,太平军又封锁江面,搭建浮桥,援军往来不断,武昌既无名将守于内,又无精兵援于外,粮草断绝,向荣束手无策,急的嘴角都起了好几个热水泡。

在太平军看来,武昌眼见已是一座死城。

“安茜,把架子上那本三国演义拿了过来!”

“是,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