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圣墓”的终结

朱可夫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心情懊丧,勉强忍住发自内心的反对意见,说:“斯大林同志,前线主官更迭频繁,于战事极为不利。”

斯大林转身面对朱可夫,向前跨近一步,象是想要听得更清楚些。他目不转睛地望着总参谋长的脸。

朱可夫继续说:“来不及熟悉情况的司令员指挥作战,肯定要吃大败仗。铁木辛哥元帅指挥这个方面军不到四个星期。通过几次战役,他已熟悉了部队,了解所属部队的特点。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目前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已经迟滞敌军前进近一个月。我想,没有任何人会比他干得更好些。部队信任铁木辛哥元帅,而这一点至关重要。我认为,现在解除他的方面军司令员职务,是不公正、不妥当的。”

斯大林以疑问的目光看了看沉默无言的政治局委员们,他的意思是要他们发言。

加里宁首先说话:“也许未可夫的想法是对的。”

“我也有同感。”莫洛托夫支持加里宁。

斯大林沉默半晌,才费力地点了点头,说:“好吧,我们大家都同意朱可夫的意见?……”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铁木辛哥元帅当即返回前线,朱可夫回总参谋部。政治局委员们各自离去。

室内只剩下了斯大林一个人,莫名感到烦乱的斯大林不知怎么打开了收音机。

“……今天,在莫斯科的红场,照常举行了阅兵式,只是这一次,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红场,走过的不再是苏联红军,而是英勇的华夏联邦国防军和俄罗斯解放军的战士们……”

电台里的中国播音员正用俄语播放着华军进入莫斯科举行阅兵式的消息。

斯大林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耻辱感袭上心头,已经变得瘦削的脸也因此而扭曲起来。

6月的莫斯科,阳光灿烂,碧空如洗。

杨朔铭随着蜿蜒的“瞻仰”列宁墓的长长队伍,缓缓地沿着红场一侧的赭色的花岗岩石阶拾级而上。在苍翠挺拔的枞树掩映下,墓地两侧树立着的列宁的黑色大理石雕像,都已经破碎不堪。

不光是列宁墓,整个莫斯科都在华军飞机多日的轰炸下,化成了瓦砾。

进入列宁墓宫的大门,徐徐沿着石阶而下,大家都自然地放慢放轻了前进的脚步,仿佛担心惊扰了那个沉睡的、已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可怕灵魂。杨朔铭怀着复杂的心情绕列宁水晶棺半周,观看着列宁的尸体。

那个人安详地平躺在水晶棺中,栩栩如生,他的面色显得腊黄,左手平放在胸前,右手微微抬起。

这就是令全世界布尔什维克神往已久的伟大革命导师吗?这就是那个叱咤风云、发出攻打冬宫、敲响了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丧钟的列宁吗?这就是那个前额突出,留着翘起的小胡子,身体微微前倾,挥动着有力的手臂发动工农群众的小个子男人吗?

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瞥,却又似曾相识,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杨朔铭感到似乎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终于实现了一个永久的夙愿。

是啊,小时候经常听老师讲“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少年时期也曾孜孜不倦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及至后来学习《国家与革命》、《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共有主义左派幼稚病》……列宁的名字曾令他景仰,列宁的著作伴随着他走过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

他怎么会忘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呢!此时此刻,他好像听到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听到了伟大导师对公民们的生动演讲,听到了潮水般的工农群众的欢呼声。这一历史性的场面,曾经使那个狂热的年代的人们充满无限的力量,使人们心潮滚滚、热血沸腾!

而现在,中国人在回顾那一页页看似辉煌的历史篇章,除了激情,人们似乎又有太多的反思、太多的忧郁、太多的困惑。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震惊了世界;1945年6月5日晚,杨朔铭在发表一个简短的电视演说后,印有镰刀斧头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取下,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可以说划上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句号,这也同样震惊了世界。

从“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十月革命到今日莫斯科的陷落,搅动着昔日如火如荼的革命圣地,同时搅动着无数政治家和思想者的敏感神经。莫斯科曾经一度是全世界无产者向往的革命圣地,克里姆林宫的金顶向全世界闪耀着熠熠的光辉,蓝丝带般的莫斯河曾经在多少人的心中汩汩流淌。

中国人已经学会,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正快步走向未来。

历史与现实、辉煌与黯淡、复古与时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与历史进程的现实的强烈反差,是如此的突兀,又是如此的令人费解。虽然革命的灵魂已经荡然无存,但如果想弄清楚那些历史的悬念,找到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确是一个苦涩而又非常沉重的话题。当杨朔铭用激情感觉那块神圣的土地,用多元化的思考触摸那片广袤的艺术之乡时,不禁使他记起一句俄国人的名句:“用理智难以理解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