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夜间袭击(第2/3页)

1939年,中美两国海军开始了新式鱼雷艇的建造,把中美海军作为假想敌的日本海军自然会做出相应动作,于是日本人建造了一艘19米长,排水量18吨的鱼雷艇,结果却十分失败。1940年,日本又进口了一艘意大利MAS451型鱼雷艇,该艇可以跑到49节。1941年建造了6艘,命名为“T-1”型。同年12月,这六艇完工,成为日本海军战前仅有的量产型鱼雷艇,同时,“鱼雷艇”这一舰种也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分,被划归特务舰属。

“T-1”型鱼雷艇为木制艇体,排水量20.1吨、全长18.3米、宽4.3米、吃水0.65米、最大航速38节、主机为二台900马力的“九四”式水冷发动机、装备450毫米鱼雷二枚,7.7毫米机枪一挺,乘员7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一时春风得意,追亡逐北,盟军大舰逃的逃,沉的沉,反倒是荷兰海军的鱼雷艇频频出动,虽然没能给日本人造成实际损失,但却也带来了不少麻烦,麦克阿瑟更是乘着鱼雷艇从日本人眼皮底下逃跑了。在菲律宾战役中,美国海军的鱼雷艇表现极为活跃,他们利用菲律宾岛屿众多,航道情况复杂,自己体积小,通过性强的特点,不断出击,先后击沉日本海军“照月”、“卯月”号驱逐舰和“伊-16”号潜艇,之后又击沉多艘运输船并重创“阿武隈”号巡洋舰,反观日本海军,之前仅仅建造了少量鱼雷艇,东南亚战役时又缴获了十余艘荷兰鱼雷艇,但却把他们分散布置在各处,有任务首先想到的是大舰,快艇沦为货运艇和交通艇。尽管1942年战时舰船补充计划的“昭和十八年度临时扩军预算”计划建造18艘80吨级的“甲”型鱼雷艇,但日本海军还是没能理解小型舰艇在狭小水域的巨大作用,而负责生产“七一”号6型发动机的三菱重工因特种钢材料不足,加工精度不良而进度落后,以及造船所缺乏建造大型鱼雷艇的经验,以至迟迟不能完工。日本海军真正的主力鱼雷艇是“乙”型艇,从1943年开始,日军动员本国及占领国各有条件的单位,大量生产以“T-1”型艇为原型的小型鱼雷艇,以应付日益活跃的中国海军,并企图用鱼雷快艇执行一些平时由驱逐舰执行的任务。这些艇使用的发动机非常庞杂,以航空发动机为主,其中又以库存的旧型号发动机居多,这些艇普遍装备一门20毫米机炮或13毫米机枪,两枚450毫米鱼雷,根据1943年5月4日发布的建造命令,“乙”型艇一共要建造多达300余艘!

而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日本海军的鱼雷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战绩,究其原因,则是由于铝合金材料优先供飞机使用,日本海军的鱼雷艇大多采用木壳钢骨,为了增强适航性,又大多采用圆舭,结果造成重量过大,航速偏低,加上日本缺乏优秀的小型高速船用内燃机,以库存的旧式航空发动机应急代用,因此发生许多问题,加上日本鱼雷艇部队编成过晚,缺乏充分的战术研究与教育训练,所以出现这样“零战绩”的情况就不奇怪了。

但在今夜,日本鱼雷艇部队决心以实际行动,打破这一耻辱的纪录。

虽然对比长崎港外的中国舰队,这两艘鱼雷艇显得太过弱小,但是军舰弱小不等于精神弱小,应该说日本水兵是抱定拼死一战的决心主动向强大的中国舰队发起进攻的。

夜风习习,天空中飘起了阵阵的小雨,这样的坏天气正好掩护了日本鱼雷艇的行踪。日本鱼雷艇驶入运河,河道变得狭窄起来,两岸的村庄和城镇的灯光已经全都熄灭了,只有隐隐的狗吠声清晰可闻。按照事先拟定的作战方案,两艘鱼雷艇将在天亮前通过运河进入战位,然后对目标发起攻击。

日本鱼雷快艇全部克敌制胜的武器是两到四枚450毫米直径的高效触发式鱼雷。到目前为止,鱼雷是海战中威力最为强大的水下武器,即使大型舰只,一旦被击中要害,一枚鱼雷就能轻而易举把一艘巡洋舰或者驱逐舰送下海底。而突袭成败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隐蔽近敌而不过早暴露自己,海军参谋部的军官们为此绞尽脑汁,最后才拟定了这条不为人知的秘密航线。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战斗,还有日本民众的参与。

夜色降临,船长野田一郎驾驶他那条落满厚厚煤灰的肮脏的小火轮,沿着熟悉的河道突突地开过渡桥。船至河滩,两岸到处都能看见坍塌的废墟和房屋燃烧的火光,那是停泊在海上的中国军舰丧心病狂的向人口稠密的长崎居民区开炮射击的结果。野田一郎精瘦的脸上抽搐了一阵,就掏出刚才那位少佐送给他的雪茄烟大口地吸了起来。

野田一郎是个伊豆舞女的私生子,出生后即被遗弃在荒野里,让一户好心人发现后,由于他是在田野里被发现的,又是男孩,因此那户人家为他起名“野田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