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中国人现在又是我们的盟友了!”(第2/3页)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情况要平静的多。罗斯福在中午睡了一个好觉,他的幕僚们大都去游泳了。他是在下午4点钟左右知道中国对日本宣战的消息的。美国总统非常高兴,他下令白宫的乐师演奏中国的名曲《高山流水》,并对霍普金斯说:“中国人现在又是我们的盟友了!”罗斯福接着和吴佩孚通了电话,建议双方协同作战,吴佩孚表示同意,并告诉罗斯福,中国海军已经开始着手采取行动,解救菲律宾的美军和马来亚的英军。

对于英国来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痛苦的一个星期。四天以前,德国的两艘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袭击了英国海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现在的英国人面临着丘吉尔所说的“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和投降的危险”。而中国的参战和罗斯福的一封谅解性的电报缓和了他再度遇到的激烈批评,这封电报提醒说:“我们必须向前看,经常注视着为了打击敌人而不得不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此前日军已经在苏门答腊和巴厘登陆。由于只有荷兰的一个师防守,500英里长的爪哇北部海岸实际上向日本人完全洞开。美英荷澳联军空军力量现在削弱到只有75架战斗机和95架轰炸机,海军力量有8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和几个潜艇纵队。澳大利亚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在缅甸,日军已经逼临锡当河。韦维尔发了一封电报,估量了远东的暗淡前景,电报最后说:“失去爪哇,虽然无论从哪一种观点来看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但并不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不应作出努力来增援爪哇,那样做可能危及缅甸和澳大利亚的防御。”

新加坡陷落的第二天所作的悲观的估计,使丘吉尔怀疑是否还有办法控制“一连串的灾难”,这一连串的灾难现在不仅威胁着澳大利亚次大洲,而且也威胁着印度。丘吉尔和柯廷总理不和,柯廷在听到新加坡失守的消息后,召回正在横渡印度洋运送澳大利亚第一师的护航运输船队。“再也没有什么能拯救缅甸了。”英国首相发出电报,命令护航运输船队改道依旧驶往仰光,并且告诉柯廷,“在这个危险时刻,美国必定给你提供最大的支援。”尽管罗斯福总统保证派遣更多的部队,澳大利亚总理和他的内阁仍然无动于衷,坚持要求运兵船队在6月23日返回:“我们认为首要的义务是拯救澳大利亚;不仅是为了它本身,而且也是为了开展以后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保留一个基地。”澳大利亚总理拒绝“改变我们经过再三斟酌做出的决定”,这对于决定缅甸的命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仰光注定要陷落,因为赫顿将军拒绝给予野战司令官一个星期的时间,野战司令官需要这段时间后撤40英里,退到锡当河铁路桥的另一侧。相反,他坚决要求史密斯将军凭借比林河进行抵抗;在司令部的地图上,这显然是一道防线,但是,正如史密斯所发现的那样,这条河在旱季“只是密林中的一道湿沟,任何人都可以跳过去。”日军果然跳过了这道沟,“钩住了”英军的两个而不是一个翼侧。6月19日,当史密斯最终获准撤退的时候,已经不可能保证秩序井然的退却了。“我们撤退得太晚了,而且走的是一条极为肮脏的道路,”他的一位旅长记录说,更叫人气愤的是,他们“被自己的飞机炸得一塌糊涂”,因为仰光的皇家空军司令部犯了一个大错误,在6月21日下午命令飞行员袭击正在通往锡当河大桥的这条路上行进的盟军纵队。英国军官疲乏不堪,竭力催促载运印度和廓尔喀士兵的车队在当天晚上通过狭窄的铁桥。史密斯的少数先头部队在第二天黎明到达对岸,可是就在这时候,一支强大的日军先锋部队从森林中穿插过来,切断了印度师的大部分部队。守卫桥头路口的廓尔喀旅试图从封锁公路的日军的后部突围出去。印度军队竭力突围,看不见的战斗的轰隆声整日在河岸上空回荡。史密斯将军推迟作出什么时候炸毁桥梁的决定。第二天凌晨3时,日军缩小包围圈,用机枪扫射铁桥。作出决定的时刻到了。廓尔喀旅的历史记录了锡当河行动的高潮:“首要因素是不能让这座桥完整地落入日军手中,越来越明显的是,由于敌人的猛烈火力,不能在白天炸毁这座桥梁,甚至怀疑能不能将这座桥守到天亮,炸毁它意味着要牺牲印度师,但各种迹象表明,这个师无论如何到达不了这座桥梁。情况越来越紧急,决定作出来了,桥梁炸毁了。”

6月23日凌晨5时30分,锡当河大桥的桥梁“在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炸毁了,接着出现一道眩目的闪光和一股炽热的气浪。”保卫仰光所能依靠的这个印度师,已经被日军和这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切断。然而日军的工兵到北面10英里处的河流上游修建一座临时桥梁,却只花了10天的时间。这使英国人有时间摧毁仰光的港口设施并撤出这座城市。这段拖延的时间拯救了几乎3000印度军队的性命,他们突围来到锡河边,想乘座临时制作的木筏划到对岸。廓尔喀旅的士兵虽有胆量,却不会游泳,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几乎都在泅渡时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