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神秘文稿(第3/3页)

“液体发动机的循环方式和燃烧室室压和喷管设计很影响比冲值,但是最影响发动机比冲的却是液体燃料。比冲更高一些的是煤油燃料和酒精燃料,主要的特色是廉价,同时无毒,适合液体发动机使用……”

冯天明看完了这篇名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的文章之后,掩卷长出了一口气。

“想不到竟然有人更早的总结了这么多宝贵的经验。”

冯天明自言自语的说着,脸上不由自主的现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很难想象,会有人这么早的进行了如此多的试验,并总结出了这么多宝贵的数据和资料。

只是他现在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决不是先人所写。

同样的夜里,在北京城的另一个角落里,一个人也和他一样,在灯下快速的写着什么。

“太晚了,将军还不休息吗?”曦雪看到杨朔铭停下了笔,象是在那里出神,忍不住在他的身后说道。

“我还得一会儿,你要是困了,就先去睡吧,不用陪我了。”杨朔铭回头看了看她,微笑着说道。

曦雪看到他没有休息的意思,似乎有些生气,她上前来到了他的身边,将他刚刚写好的一些稿子拿到面前看了起来。

“今天我是想和大家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目前的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最近我读美国的《语丝》杂志,看到上面讲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情况,使我想起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

“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但在麻省,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所以我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在麻省,我本是学习机械专业的,但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生物系能听到关于遗传学的最新教程。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课堂上讲的也是化学的前沿。我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受排斥。麻省理工学院有许多大师,也不乏个性出奇的怪人,他们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所以我说,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麻省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学院里是很平常的事。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现在我们国内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的人才了。”

“有趣的是,麻省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记得,当时好多研究小组的头头就是一边研究题目,一边学习绘画,有的人后来还成为著名的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迪克特教授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他很高兴,说你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你比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