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明见万里(第2/3页)

作为中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大的战舰,自1917年开始,“天罡地煞”级舰队驱逐舰便由江南造船厂、青岛造船厂、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分三批建造。而为了扶持国内的一些新兴造船厂,中国海军部也分了一些订单给这些造船厂,象“益利造船厂”便也得到了建造两艘“天罡地煞”级舰队驱逐舰的订单。“地威星”号便是“益利造船厂”所承建的两艘舰当中的一艘,在完工后已然交付海军使用。

船队缓缓驶进了三门港,刘廷佐急匆匆的下了船,工人们便开始起卸货物,这时“三门湾开埠公司”的副经理黄汉英向刘廷佐走来,有些激动的小声对刘廷佐说了几句。

“真的?”刘廷佐的眼中闪过惊喜之色。

“千真万确。”黄汉英点了点头,“而且我还得到消息,受‘人和’资金支持的,在江浙一带,并不止咱们一家。”

“有‘人和’的资金支持,就不愁大事不成。”刘廷佐看了看热火朝天的码头和帆樯云集的港口,兴奋地说道,“这‘人和’的资金,还真不是一般的雄厚,简直就是半个财政部。”

“‘人和’本就是京里小杨将军的,而小杨将军现在又是财政部总长,这事情再明显不过了。”黄汉英说道,“政府此次是准备大力出资帮助国内企业的发展,咱们这一次,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但是,听说傅家也要在这里投资办厂,我听说傅家也是和小杨将军关系非常密切的,小杨将军的二夫人就是傅家的人。”刘廷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这里边会不会有什么……”

“您可能不知道,傅家其实和老段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上一次老段的事……”黄汉英看了看远处几位当地乡绅走了过来,缩下了后面的话。

“行了,这个事咱们现在暂且先不用管。”刘廷佐摆了摆手,示意他知道了,然后转身迎了过去。黄汉英则紧紧的跟在了他的身后。

北京,中华民国陆军部。

“这‘废督裁军’一事,其实进行得不并顺利。”陆军部总长蔡锷将一份报告递给了杨朔铭,说道,“和我原来想的情况正相反,其实各自治省的情况比较好,而由中央直辖的省份则对此多有抵制。”

“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各自治省都是民智开启较早的地方,又都经受过战乱和匪乱,当地民众可以通过省宪法和省议会的决议,裁撤督军,遣散地方冗杂之兵。直辖省名为受中央管辖,实际由督军及各镇守使拥兵一方,各有派系,真正听命中央者极少,因而想要裁撤,将兵权收归中央,反而更为不易。”杨朔铭苦笑了一声,说道,“陈年积弊,去除确实不是一两天的事。”

“主要是他们为了自保,已然结成派系,这是对国家及民众威胁最大的地方。”蔡锷说道,“一旦派系之间发生争斗,国家便有陷入内战之虞。”

“不错。”杨朔铭想起了老战友傅孝安和自己的妻子傅卓瑶背后的傅氏集团,不由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对于当年段祺瑞和傅家的瓜葛,杨朔铭其实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

在袁世凯称帝后一直避居不出的段祺瑞,实际上正是在山东傅家以及其所代表的淮西集团的强推下,走向中国的政治前台的!

而杨朔铭本身并不希望以武力来实现中国政府的权力更迭,但是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和自身利益的诉求,他又不得不依靠江浙财团及徽商的力量,开始为了共同的利益实现一次财力、军力的结合。

而杨朔铭在最终得知各个利益集团集体推动了这次政变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原有的政治理想太过单纯化和简单化,而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是实现自己背后商业集团的利益要求。杨朔铭才开始和傅家合作,为了实现自身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合作将段祺瑞和老北洋系架空,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央政权的目的。

而为了补充自身的实力,傅家不但结合了原有的本土力量,同时还和过去同傅氏家族关系密切的广东行商恢复了沟通。傅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联络这些移居海外的隐形商业巨人,对抗杨朔铭在国外强大的资金来源。

对于傅家把傅卓瑶嫁给自己的目的,杨朔铭的心里是非常明白的。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商人集团的财富和利益常常得不到保护,这便促使商人集团主动和官府勾结,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到了民国,这种传统依然没有变化。象为了确保自身商业集团的贸易利益,傅家开始主动设法扩充傅孝安的北洋陆军第五师,将之扩充为军一级作战单位。而且同时还接纳了部分皖系的力量,也不放松将已被架空的老北洋军队的收拢。而为了摆脱对杨朔铭所建立的军事力量的依赖,淮西集团也开始大肆拉拢新的军官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