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黑雨(第2/3页)

“青凤-123”虽然身为一款世界一流的战斗机,该机的出现却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烈的回应,一些飞过它的外国飞行员送给它的非正式外号“肥胖的小鸟”——可能得名于其宽大的机翼和肥厚的机身——显然不是什么美好的意思。对于不少飞惯了反应灵敏的双翼战斗机的中国飞行员们来说,“青凤-123”的到来在短时间里让他们感到有些难以适应。

中国陆军航空兵经过权衡对比,最终决定采购120架“小肥鸟”,除去3架原型机外,大部分都是基本生产型“青凤-123”(共117架),另外还有15架预定使用改进型风冷引擎的“青凤-123乙”(没改的称“青凤-123甲”)。改进后的“人和203”风冷引擎采用燃油射入式工作方式,可明显改善载机的高空性能。不过这种引擎目前“翔宇”只拿到了3台,剩下12架“青凤-123”只能暂时使用装在“青凤-121”上的那种化油式引擎,这些“杂交品种”被称作“青凤-123丙”。预计在引擎供应好转之后,这些“青凤-123丙”将陆续升级为标准的“青凤-123乙”。

尽管单翼战斗机的研制取得了成功,但巴玉藻并没有感到满足,在他的心里,依然充满着对更先进飞机的追求的渴望。

巴玉藻打开了手中的图册,他不经意的翻到了图册的后面,而在那里绘制的,则是一些充满了幻想色彩的飞机。

这些飞机,有的象夜空中的蝙蝠,有的象带着翅膀的雪茄烟,而让人惊奇的是,这些飞机的尾部都喷吐着长长的火焰,象是火箭一般的在天空中飞翔!

也许有一天,这些飞机真的会变成现实??

现在的巴玉藻,还不敢确定。

但是他知道,现在的杨朔铭,无论是在飞机设计还是在造船方面,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奇思妙想,却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他可真敢想。”巴玉藻看着杨朔铭画给他的这些飞机,喃喃自语的说道,“这些飞机如果是烧油的话,得多少油才行啊!”

想到杨朔铭此次前往西伯利亚占领区,带在身边的有丁文江等著名地质专家,心下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希望你是对的。”巴玉藻紧盯着手中的图画,“那样的话,咱们中国,就彻底和以前不一样了。”

第二天上午,中西伯利亚某地。

“亲爱的丁,我们已经钻了这么深了,还要继续吗?”一位美国技师对丁文江说道,“您是不是打算在杨将军离开前,要他亲眼看到这里的石油出现在他的面前?”

“是的,弗兰克先生,我希望在他走之前,能够看到这里钻出一口会喷出石油的油井。”丁文江语气坚决的说道,“只要没出现石油,我们就要钻下去。”

“可您就那么肯定,在这里一定会钻出石油吗?”叫弗兰克的美国技师耸了耸肩膀,有些无奈的摊开了双手,“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亲爱的丁,这是我进入这个行业后,所学会的第一个经验。你可以拼命的到处找地方钻井,你可以在一个理论上应该涌出石油的地方钻井。可你还是有可能会失败。遭受惨重的损失,最后破产。这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抗拒。”

“我知道。”丁文江自信地笑了笑,“我有把握。”

“我不明白您的自信来源于哪里,”弗兰克接着劝说道,“要知道,中国的石油事业才刚刚起步,在地质勘探技术方面,和美国根本不能相比,但您却坚信这里会有石油,您现在的固执,就是在重复我当年的噩运。尽管我不愿意看到您重复这种噩运。我一直不相信在这里能找到石油,但是作为一名您所在公司的雇员,我在选择服从时,只能尽量的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寻找合适的钻井位置,而不是死盯着一个位置钻下去。”

丁文江看着苦口婆心相劝的美国人,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他当然不能把杨朔铭给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告诉美国人,如果美国人知道,他凭借这份“划时代”的资料的指点,加上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已经在中国境内找到了多少油田时,肯定会吃惊得把眼珠子掉出来。

到目前为止,杨朔铭所提供的产油地位置,还没有一次出错过。

“听我的,继续钻下去。”丁文江说道,“放心好了,弗兰克先生,我知道我在干什么。”

弗兰克又朝着钻塔看了一眼,此时钻塔上依然没有任何的动静,弗兰克叹息了一声,转身大步流星的向钻塔走去。

“您不和我一起去看看吗?”美国人说道。

“好的。”丁文江说着,快步跟在了他的身后。

此时,在钻塔上,工人们正在操作着机器,几位美国人在一旁指点并监督着他们的工作,这些中国工人来到这里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但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钻井,知道了机器怎样驱动,知道了怎样在加长伸到地下的钻杆,知道怎样处理大量被挖掘出来的土块后将钻杆再伸下去,知道了怎样更换钻头,也知道了怎样将液体泥泞压入钻洞,在钻头连续工作的时候使石屑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