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潜载火箭弹的秘密(第2/3页)

在欧洲战事终于接近尾声后,从法国运回的一艘半成品“S”级潜艇也在吴港船厂建成并服役,名为“波-10”号,而开战后一直搁置于法国船厂中的另一艘“S”级潜艇也再度开工建造,建成服役后被命名“波-9”号。建成后的“波-9”号已经将原型设计做了较大的改进,但其有限的吨位已经无法起到更大的作用了。日本随后独立设计建造的“吕-11”号新型潜艇的下水服役,让厉经磨难的“波-9”号被划为三等潜艇来使用。而其他的老旧潜艇也被用于训练或改装为其他用途。

对日本人来说,1920年才是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真正踏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开始,但此时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向看不起的邻居中国,竟然走在了自己前面,建立了一支比日本人强大得多的潜艇部队。而在双方开战之后,日本人惊恐的发现,中国人的潜艇不但数量上要超过自己,而且战斗力远比他们想象的可怕得多。

在杨朔铭的努力下,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由原来的几艘玩具一样的袖珍潜艇,一跃而成为拥有32艘大型作战潜艇的强大水下舰队。而且因为那位“高科技军阀”脑子里时时涌现的奇思妙想,这些潜艇当中,还有好几艘拥有特殊武器的新式潜艇。

而赵恩宝率领的这艘“海马”号潜艇,就是一艘拥有特殊武器并执行特殊任务的潜艇。

刚才攻击那艘日本大型运输船,纯粹是赵恩宝想向观察员显示一下自己和属下官兵们的高超战技。

“也许等咱们这一次任务完成了,就等不到‘集群作战’了。”赵恩宝听了观察员的话,发出了一声冷酷的阴笑。

听了赵恩宝的话,周围的很多官兵的脸上都现出了惊奇和不解之色。

这一次行动的具体内容,在这艘潜艇里,只有艇长、副艇长和观察员三个人知道。

“快到目的地了,早些开始吧!”观察员又看了看四周的情况,将潜望镜交给了赵恩宝。

赵恩宝指挥“海马”号潜艇继续前进,又经过了一段神不知鬼不觉的航行,在避开了日本人布设的大量水雷和防雷网后,“海马”号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阪。

大阪位于本州岛中部,濒临大阪湾,呈南北长条形分布,系日本关西地区要冲。面积居日本全国第二。大阪人口众多,仅次于东京都和神奈川县。大阪属濑户内海式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夏季稍觉闷热,冬季温暖少雪。年平均气温16.5℃。

大阪是日本关西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大阪城处于本州岛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向南经纪淡海峡和纪伊水道通太平洋,向西经明石海峡与濑户内海相通。同时作为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濒临濑户内海,大阪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因此名胜古迹众多。大阪古称浪速、难波,后名大坂。明治初年改称大阪。古代即是日本的海陆交通要冲。1583年大阪筑城后,商业开始繁荣起来。1868年开埠,1874年铁路通到了这里。大阪运河网发达,号称“水都”。1889年设市后,大阪的工业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其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

赵恩宝通过潜望镜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此时的他已经发现港内驻泊的数艘日本军舰,其中有一艘是大型装甲巡洋舰,但现在的赵恩宝,并没有打算攻击它们的念头。

看着远处岸上星星点点的灯火,赵恩宝想起了潜载火箭夹舱里的那些重型火箭弹里面装的东西,又是一声冷笑。

作为当年在曹妃甸海战中的幸存者,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对当地居民所犯下的累累暴行。而当时的他身为一名海军军人,却因为受伤和赤手空拳,无法挺身而出,去保护受难的民众!

那一次的经历,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耻辱。

现在,报仇雪耻的机会终于来了。

“确定深度,距离。”赵恩宝收回了自己的思绪,沉声命令道。

随着他的声声命令,在漆黑的夜空下,“海马”号潜艇灵巧的转动着修长的身躯,进入到了攻击阵位之中。

在确定了潜艇处于侧舷对岸的方位之后,赵恩宝下达了攻击命令,随着艇员们的操作和液压机及电动机的响动,隐藏在潜艇围壳前后和艇体背部耐压艇壳与非耐压艇壳之间的火箭弹夹舱缓缓打开。里面的笼式发射箱里,一枚枚粗大的300毫米火箭弹露了出来。

这就是“海马”号潜艇最大的秘密——1920年型潜载火箭夹舱。

在这种潜载火箭夹舱里,装有口径300毫米的短距离重型火箭弹,这些火箭弹采用笼式发射的方式,布置于潜艇围壳前后的艇体背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朝向侧面。平时掩蔽于甲板之下,装填与发射时由液压及电力机械向一侧仰起,另一端的非耐压壳体上备有燃气泄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