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火轮盘”通用机枪(第2/3页)

“呵呵,我开始也和你一样,指出来了这个问题,可杨瀚之却说,他要用这个公路告诉湖南那边儿的人,他并不想阻绝两边儿的百姓来往,而是希望两边能够加强商业往来,互通有无,共同富裕。”吴杰说道,“他还说,这些公路对我们真的是很重要,以前的那条小路已经无法承受咱们公司巨大的货运量了,那些小路不仅运力低下,而且运输本价高昂,咱们公司现在生产的产品中只有那些高利润的算得上是暴利性的产品才可以经的起这样的运输成本,要想扩大运力,修路是势在必行之事。”

“那也不能赚钱不要命啊,有了这些公路,湘赣边境便成坦途,敌军要是从这些路开过来,咱们可咋办啊?”赵霞有些担忧地问道,“现在咱们这里的兵力,根本不够用的。”

“至于有军事武装借着这些公路入侵一事,呵呵,你猜他杨瀚之怎么说?”吴杰朗声一笑,“他说,以前咱们还真没有这么多力量每天派军队专门守卫这些公路,但现在咱们的实力不同了,多派一到两个排守卫公路是没问题的。”

“才一到两个排?那兵力也忒单薄了吧?”赵霞惊呼道。

“我当时也这么说,但他却说足够了,他说如果是以前的编制和火力,一个营只怕还不够用呢,但现在咱们有了高科技的新家伙,就能够弥补这个兵力不足的缺陷。”

“他说的是什么新武器?”赵霞问道,“是咱们公司枪炮厂出的吗?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

“他说叫什么通用机枪。”吴杰答道,“据说又是他杨瀚之指点军工人员弄出来的新玩意儿,因为采用冲压工艺,我这一次回来,也正好想见识一下。”

“通用机枪?”赵霞漂亮的眉毛微微一拧,自言自语道,“怎么叫通用机枪啊?怎么个通用法儿?”

尽管对于机枪这种武器并不陌生,但赵霞还是想不出来,这种通用机枪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她的印象中,她看过的重机枪都是那种又大又笨重、有着粗粗的管子和防盾、带有轮子的机枪,这种被称为“马克沁”的重机枪极为沉重,移动的时候需要几个人来搬运,而这种通用机枪她实在想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

此时,就在赵霞满脑子问号地想象着通用机枪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几名负责后勤工作的赣军军官已经来到了“人和”枪炮厂,和厂方的相关负责人正在武器试验场测试着即将装备部队的通用机枪。

“这就是杨将军说的那个什么‘通用机枪’?”

负责验收的一位军官看着架在地面上的几挺看起来象是用一些简陋的铁片和一根铁管以及一些铁架胡乱粘接拼凑起来的机枪,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太粗陋了,早知道还不如要‘麦德森’呢。”另一位军官也皱着眉头说道。

早在1908年的时候,广东制造军械的兵工厂就曾经仿制过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即当时人称的“轻机快炮”),开封兵工厂及其它地方兵工厂也有仿制,但由于仿制的数量都不是太大,未能有效的装备中国军队。在1915年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爆发后,在当时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的指示下,中华民国兵工署向丹麦订购了两批“麦德森”机枪共计1200挺,并且打算让国内兵工厂自行仿制,因此还订购了多台机械。但在1915年8月,生产的全套设备及图纸在海路运输途中被得到了消息的日本军舰野蛮炸沉于海上。尽管国内兵工厂通过从其他途径获得生产图纸(清末时期所仿制过的剩余图纸)和对手头上的“麦德森”机枪进行拆解测绘仿制并取得了成功,但只生产出数量很少的“麦德森”机枪,最终未能大量生产。直到战争结束,“麦德森”机枪只在少数战场上出现过,起到的作用不大。

由于“麦德森”机枪性能可靠,故障率很低,故尔很受一些接触过它的中国军官的喜爱,而当杨朔铭打算给自己的部队配备新式机枪以取代笨重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时,一些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麦德森”机枪,但因为射速较低,而且制造工艺复杂,技术要求又高,最终没有入杨朔铭的法眼。

而杨朔铭给出的设计方案,却是剽窃自几十年后德国人的一款极为优秀的设计!

“模样是有些不好看,但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厂方负责人象是知道军官们会有此一问,自信满满地一笑,说道,“杨将军当初设计的其实比这还难看,我们还进行了改进,杨将军要求的指标,没有一项没达到的。”

“打一下我们看看。”负责军需后勤的一位年轻军官彭庆中说道。

接到了命令的试枪手跑步上前,以极为熟练的动作架好了这挺通用机枪,开始朝着早就摆设好的标靶进行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