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最后的Z字(中)(第3/4页)

更怪异的是,从水柱来看对面黑暗中是主力舰级别的炮火,可密集度却远达不到舰队标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情报官没有错,希佩尔遇上的确是一支怪异无比的小舰队,是由当年提出波罗的海强袭计划,已故的英国海军大臣费舍尔提出,并由此发展来的浅水重炮舰队。

而带领这支舰队的是英国海军上校伯纳姆,和被他称为拥有世界最强舰炮的克莱夫勋爵号和乌尔夫将军号组成的由7艘浅水重炮舰组成的炮击编队。

出现在希佩尔面前的伯纳姆上校其实很偶然,他在得到了德国即将行动的电报后,立刻沿着海峡北上试图支援本土舰队,因为速度原因本想来赫尔戈兰湾寻找几艘德国轻巡洋舰或者驱逐舰打打牙祭,毕竟他的舰队虽小,却拥有不弱于舰队主力的火力,却没想到居然遇上了刚钻出来的希佩尔。

克莱夫勋爵号和乌尔夫将军号缓缓横转着宽阔的舰体,甲板上那门巨大的单管18英寸(457毫米)每隔一分半钟便能喷出一团巨大的火球。

这是人类海军历史上堪称最变态的两艘浅水重炮舰,在大型轻巡洋舰被证明失败后,原本配合研制的18英寸巨炮便没了用武之地,恰好那时得到了新华已经研制出16英寸舰炮的消息,并且利用海空优势逐步获得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制海权,急于解决西线德军的英国海军便在中将雷纳德.培根爵士的提议下,将已经造好的三门18英寸重炮安装到了浅水重炮舰上。

由于炮架延误,只服役了两艘。原本它们是应该作为远程海上炮击力量,打击法国海岸线的德军,将德国从法国海岸线驱逐,配合巴黎之战的,只是没想到陆地上联军也没占到优势,等到服役后巴黎之战已经开始倒向同盟,所以两艘军舰不得不在主力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担负起了巡逻海峡,确保安全的工作。

德国海军犯了个错误,根据后来的分析,如果当时第二次带领主力突击的舍尔选择在白天的话,那么伯纳姆率领的这支移动速度堪比“牛车”的迷你舰队根本构不成威胁,可由于担心英国人拼命,舍尔自作聪明地选择了晚上出发,认为夜晚突破海峡后能够利用浓重的雾气和夜色,避开英国本土舰队扫荡英法之间的海峡。

和希佩尔手中的10门280毫米和16门305毫米舰炮相比,伯纳姆的小舰队虽然都是临时拼凑货,却拥有2门单管457毫米超级舰炮,三座双联381毫米舰炮和两座双联343毫米重炮,火力和射程上甚至还占有优势。

如果是白天,希佩尔完全可以靠肉眼辨别出对方然后加速到20节,就能轻易甩掉敌人,甚至利用机动干掉对方,可此刻双方距离足足两万码,伯纳姆上校依靠的是两艘前出的小鱼雷艇实施远程引导炮击,所以希佩尔根本看不到对方是那种军舰。

其实伯纳姆上校也没想过自己能打败三艘装备精良的战列巡洋舰,所以他才不愿意拉近距离而是实施这种精确度极差的远程引导炮击,可问题是今天德国不走运!

两支实际上都没做好准备,差异巨大的舰队就这样隔着黑暗互相对射,希佩尔掌握着速度优势,更小的口径意味着射速更快,而伯纳姆却掌握了距离,大口径速度慢却射程远,可以在德军舰炮最佳射程外发起进攻。

何况已经做好了必死决定英国水兵们见到德军舰炮不如传说中那么准确后,越打越有信心。

凌晨2点10分,乌尔夫将军号收获了浅水重炮舰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战果。

狂躁的18英寸舰炮在打出一团炽热的火球后,将重达1.2吨的炮弹推到了21000米距离上,并准确击中了排在最后的毛奇号战列巡洋舰左舷。

虽然英国研制的18英寸舰炮被自己海军抛弃,认为不适合作战,但超级舰炮的威力在这一刻却完全体现了出来,沉重的炮弹垂直落在了毛奇号左舷,自身的重量加上速度使得它很轻易地便突破了装甲,并在内部发生了剧烈爆炸。

根据幸存下来的毛奇号瞭望手回忆,当时他只见到远处黑暗中火光点点,而且从火光的大小分辨明显是大口径舰炮,但他没想到就在努力分辨目标的时候,所在的毛奇号却猛然颤抖。然后左舷就出现了一团高达百米的橘红色火球,等到火光稍稍消退些他就看到,左舷中弹处仿佛被什么怪兽咬了一口般,舰体缺了一大块,海水飞速涌入,紧接着桅杆发生了快速倾斜,他也被掀翻到了海水里。

希佩尔完全被打懵了,只见到排在最后的毛奇号左舷腾起了一团耀眼的火球后不久,便得到了左舷严重进水,甲板倾斜的报告,然后所有人都看到,毛奇号以极快的速度发生了翻覆,歪斜着倒在了距离赫尔戈兰岛西南仅仅五公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