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我要去海军(第2/3页)

就算现在,美国也显现出了优势,去年一年向欧洲出口和发放贷款的两项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而新华只有30亿,这其中还加上了德国的8亿,俄国的1亿,和自己强行靠武力挖出来的英国与奥斯曼的共8亿,也就是说只出口了17亿商品,其中多半都是低附加值和资源类。

工业出口中前三项依然是汽车,成套大型交流发电机和电子产品,造船上稍微有了些起色,接到了二十艘万吨货轮的订单,其中五艘是欧洲船东订购的,这也算是个不小的突破了。

除了经济外,其它数字到时让他开心不少,首先是钢铁产量,美国依然傲视全球,达到了3000万吨,德国1800万吨紧随其后,大西北钢铁厂陆续开工后,新华顺利超过英国,并且一举飙升到了1500万吨。

至于统治地位的石油和铜等稀有资源储备,以及提早发展的铝,钨等倒是遥遥领先于美国,当然,最早开始的电力也让新华的发电总量达到了美国的1.5倍。

这份厚厚的数据统计,是自己二十年来的心血凝聚,其中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出口方面始终不是很满意,但这并非因为产能和技术不足,反而是因为自己限制了某些技术出口,就比如舰船发动机,如果自己敞开了卖,最起码每年能增加20亿的出口额。

此外经济增长没有想象那么快,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私人开采资源业新华控制非常严格,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在内陆包括西伯利亚任何地方发现矿藏都需要向国土资源部备案后才能开采,连地方政府和议会都没有任何权利。

这项禁令非常严格,建国初期为了这个事情还逮捕了至少五千余不愿意备案,悄悄私采的矿主,其中两千人被判处了死刑并罚没了全部家产。

就算是去年,依然有几个想铤而走险的被揪了出来,虽然不敢说完全杜绝,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警察等各部配合,严格把关重要资源流入市场的通道,将滥采滥挖降到了最低点,可这样做也使得国内资源开采业始终不是很兴旺。

李恩富等人也建议过是否在放宽些,但李默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坚持国内保护不动摇,不过为了发展私人开采业,最后采用了放开南洋十省和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同时帮助企业出国门,去朝鲜,缅甸,泰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创业。

这样做虽然见效缓慢,毕竟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很重,南洋愿意去是因为那里已经属于新华,而且和大陆每天都有几十艘船来往,但走国外的还是比较少,所以目前闯出来的大企业还不是很多。

放下烦人的数字后,李默又拿起了刚刚整理出来的情报汇总翻看起来,上面的情报让他不由自主的笑出了声。

巴尔干战火继续开始,自身的贪婪和大国操控使得那个地方成为了真正的火药桶,如果说之前他还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出现而没有了一战,但现在看来只要巴尔干摆不平,那么欧洲就是个炸药包。

这幅场景,不由让他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德国首相俾斯麦的那句话,“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

是的,这句话见证了俾斯麦高瞻远瞩的政治目光,如果不是穿越者,给他一把登天的梯子也比不上这位去世的老人。

巴尔干的纷乱,是大国干预的结果,而这场博弈最终也使得他们自己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威胁。

德国在产能开始不足的情况下,利用贷款一口气订购了十万吨克虏伯表面渗碳装甲钢,为了确保质量,甚至还不惜借用那配方交换贷款的理由,要求按照他们的标准生产,这也给了科学院材料部一个大好机会,进一步改进了新华的VH钢,使得其硬度和韧性全面超越了克虏伯技术,而且还大幅节省了时间。

对德国来说也是赚了,技术不仅换到了资金,还可以将最耗时的装甲交给了新华生产,他们就可以全力开造最后的六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但这个消息对英国来说无疑是噩耗,因为同口径同级别的战列舰英国只有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所以不久前英国议会再次通过了一项采购八艘战列舰和六艘战列巡洋舰的计划。

根据情报,为了节约时间,英国否决了设计新战列舰的可能,而是选择了继续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改进型,也就是著名的君王级(国内也有叫复仇者级),战巡方面也只是对把第四艘狮级虎号进行了改进,然后重新编级为虎级,外形和吨位基本和狮级类似。

与此同时情报部还刺探到,费舍尔目前正在和阿姆斯特朗几位设计师研制一种新式军舰,不过由于捂得很严,暂时还没办法知道那是什么。

除了英德继续造舰狂潮外,法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也纷纷加速了战列舰的建造,就连尼古拉一世也雄心勃勃表示要在目前四艘甘古特级和后续四艘玛丽娅皇后级基础上再建造八艘超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