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托马斯要干吗(第2/3页)

法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等国的新战列舰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世界各国的铆钉声正在越来越密集,就在这个时候,飞速崛起的新华却因为运河和美国再起争端,使得大家在空暇之余,也不禁开始关注这两个同为暴发户的家伙到底会走向何方。

论工业能力,新华被美国甩开很远,但论海军技术,各国却又都看好新华,所以这几乎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对于两个暴发户,欧洲全部没有好感,所以还巴不得他们狗咬狗呢,但就大家准备看好戏的时候,北京城里那位享受着四个女人伺候的年轻皇帝却忽然先眨眼睛了,居然主动向美国提出可以出售尼加拉瓜运河开凿权。

这下所有人都傻眼了,都不知道那个纵火犯这次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其实别说国外了,就连新华国内也是诧异万分,很多人都觉得,虽然国内经济不如美国,但已经和法国相当,开凿一条运河根本没有大问题,何况还是如此重要的运河,而且世界第一的人力资源和建设兵团模式,只要资金保证得力,十年内凿开这条大运河根本毫无问题。

只要控制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这条战略通道,美国再厉害也没办法把军舰源源不断地快速送到西边来,而如果它们大规模在西部建船厂,又会全部处于新华海军的炮口下,一旦战争出现,损失会更大。

那为何皇上还要妥协呢?

这个看似神秘难解的问题,反馈到李默这里却只有一个字。

“钱。”

是的,当德国争锋相对提早一年多推出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的消息传到耳朵里时,他对于金钱的追逐已经到了无以加复的地步。

当然,这不是他自己缺钱了,也不是国家没钱了,而是面对一场已经开始的浩大军备竞赛,如果不能另辟蹊径筹得大量的军费用于额外的开支,仅靠国家财政的话,新华别说玩了,就连看都看不起。

法国和意大利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两个国家迟迟拿不出自己的新战列舰计划,并非因为他们技术差距有多大,而是他们的财政状况并不允许,所以才会一拖再拖。

论财力,新华如今也仅仅和法国相当,而且国家比法国大,要用钱的地方更多,如果学英德,也就是破产的路,至于潜心发展三十年再来的想法,李默从头到尾都没想过。

是的,我可以不参加一战,按照别人的说话,建造N多的厂,生产N多的武器出来等买家来,但问题是谁会买你的?

别忘了,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又是最大的工业国家,距离也更近,最重要的是美国是个白人国家。

等战争爆发,强大的美国工业几乎都会全速运动起来,白人国家的地位让他可以迅速的成为参战双方的宠儿。

但新华就不行了,种族歧视这个先不说,单单是如何把物资运过去就是麻烦,一旦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直接掐死你,而且美国为了扼杀你这个最大的旁观者,也是竞争对手,肯定会要求英法等国全力卡住苏伊士运河,要知道美国是欧洲各国的最大债权人,他最后介入战争也是因为怕收不回来钱了,所以才出兵。

如果自己去捣乱,去趁机发财,那只会引来美国的全力围追堵截,让英法全力封死苏伊士运河,把自己堵在太平洋,甚至还会直接用不断地太平洋军事挑衅,迫使你无力分心。

这就是战略。

所以混吃等死几十年后再来根本不可能,一战中美国累积了多少黄金?赚了多少钱?埋头发展到死也只会距离越拉越大。

李默很清晰的知道这点,所以他要彻底的改变这个局面,把美国先鼓动起来,没法专心发展经济,逼着他来和自己军备竞赛,如果他想趁一战发财,那很简单。

先打败新华。

世界是有限的,这个时代的人口和市场更是有限的,这是注定的争夺。

对资源,对市场,对人才,对财富的争夺。

这世界上,没什么和平崛起的经济道路,资本的诞生本身就是掠夺性质的,你死我活是不二的法门,物竞天择不是仅仅发生在动物身上。

当你坐看着美国一战发大财,战后经济横扫世界时,你就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而且人家披着一张白人的皮,等到欧洲战火一蔓延,整个欧洲的科技人才都会涌入美国,看看一战初期和一战后期美国截然不同的军事能力,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影响有多大。

那时候,论钱比不上,论技术就算你掌握了顶峰,但人家基数比你大,迟早超过你,再加上战后的世界资源重新划分你全没资格,那你还能保证几十年后打败美国?

李默只信奉一条法则。

“趁你弱,要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