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靖海计划(第3/4页)

这位被李默称为天才,上次又被臭骂一顿的军舰设计师,已经彻底被李大少爷折服了,也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比唐晓骂得更惨了!看看人家,简直就是激进到了变态!这才是天才!

这些数据,直接让会议室炸开了锅,就连不太懂军舰的李恩富,也觉得现在就造这么大的军舰太冒险了,还不如按照之前龙国章说的,建造一批三到四千吨的巡洋舰。而其他人更忘记了这是李大少爷作总体安排设计出来的军舰,直接开喷。

舰型倒是没什么,有了试验舰在前面撑着,总比瞎摸索好,但猛地放大一倍,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何况夏威夷船厂目前造过的最大船舶也不过是六千吨的货轮,如今一下子要上万吨级军舰,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而且大量火炮都堆砌在上层甲板,使得水面以上的船体重量猛增,这对于稳定性是个极大的考验!

如果说上万吨级大小的军舰还能咬牙试试的话,那么在航速上,则成了其他人重点攻击的目标!一万吨级战舰,即使采用了新船型,要达到24节航速也需要近三万马力,根本不是目前还处于研发状态,极不稳定的蒸汽轮机可以办到的。

要知道仅仅这半年,实验舰装备的蒸汽轮机就已经罢工数次了,其中一台更是在不久前直接报废,使唐晓不得不派拖船把试验中的军舰拖回来。

而且要维持24节的高航速,还有个最大的制约,那就是主轴!

此时战舰主轴采用的都是高强度镍钢,质量虽然不错,但不耐热,时间一长就容易过热变形,像决心级这样的重巡,号称时速21节,实际上21节只能维持半个小时,就算降低为18节,也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以12节左右慢速航行。

但李大少爷却有自己的打算,李氏动力试验室三年前就已经立项大型汽轮机项目,并且在半年前第一批两台就已经安装到了实验舰上测试。从数据来看,的确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故障率太高,无论是实际功率,还是稳定性都很差。可经过他不久前的实地考察和了解后发现,造成这个原因并非是因为设计缺陷,问题是出在加工上。

毕竟檀香山底子薄,重工业这个东西可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来的,但工艺上也不是没办法改进,只要花时间认真雕琢也是可以取得突破的,何况造舰时动力系统安装总是滞后的,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改进,在他看来已经足够了!

至于主轴发热,那更好办了,特种钢实验室已经在硬度和耐热性更强的钨锰合金钢上取得了突破,完全可以满足长时间高航速的需要,即使达不到连续24节,起码连续20节以上是没问题的,要做的只是从实验室拿出来,以最快速度工程化而已。

最后剩下的就是火力系统了,和皮埃尔两眼发光紧握拳头不同,以陈平为首的海军军官们个个摇头,表示不满!

这种不满并非针对皮埃尔和他舰炮设计团队,毕竟檀香山底子太薄,要想这么快拿出大口径火炮的确是为难他们了,但用152毫米口径做主炮,所有人都毫无信心。

除此之外,三联装火炮的提出者,意大利人皮埃尔虽然早在去年初就被聘为檀香山首席火炮专家,他的第一门三联装76毫米实验炮也通过了测试,而且那时李默还亲自解决了三联装火炮最被人诟病,也是最终被意大利海军否决的散射问题,在中间那门炮上安装一个0.2秒延迟器的设计,当时还被所有人誉为神来之笔。

但解决了精度,不代表就可以使用,三联装火炮毕竟是新玩意,没接受过实战检验,何况现在实验的76毫米炮和152毫米炮在结构上,重量上都不相符,要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拿出全新的三联装152毫米火炮,压力实在太大,一旦赶不上进度,将造成整个靖海计划的延误,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说他们还是建议看看能不能购买一些双联装203毫米火炮,虽然技术最好的英国人关上了大门,德国人因为口径不同暂不考虑外,意大利和奥匈都有203毫米火炮技术,而且意大利人不久前还初步同意出售大口径全部舰炮技术,即便是没法立即工程化,也可以买些回来应急!

要知道日本这次的订购的重巡主炮可都是按照压倒决心级来建造的,采用的都是45倍口径203毫米主炮,甚至在法国开造的那艘重巡上面,还安装了10英寸254毫米双联装主炮。

自己这边用152毫米,这不是明显吃亏吗?

在此问题上,李大少爷再一次力排众议,乾纲独断,根本不给陈平等大炮主义者机会,首先告诉他们,自己要造的是轻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本来就是辅助舰队本阵的。

“万吨级轻巡洋舰?!”陈平等人咂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