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南非之殇(四)(第3/3页)

……

光是听与会的人讨论的内容,大家或许认为所处的并非战场,而是某一群人吃完晚饭后在街边聊天。根本听不出他们身处战争之中。也许正是因为身处战争之中,这些人才不愿意讨论外头的战争,军人们了解战争,所以经历过战争的军人并不喜欢战争。

大家说了一通之后,政委觉得不能让这帮人这么信马由缰的继续讨论下去。政委先让同志们安静下来,接着说道:“当下的变化证明了以前简单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此次来之前,党委里面讨论了韦泽都督提出的‘增量经济’与‘存量经济’的文章。文章讲,在我们这种工业化时代里面,各种被人民所需要的产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购买。就跟以前的收音机一样。那时候大家半个月工资大概只够买一台收音机,可是这根本没有阻止大家购买收音机的热情。收音机越来越多,这就叫增量经济。现在家家都有收音机,收音机越出花样越多,而且价格越来越低。大家有没有觉得奇怪?”

这么一讲,一众同志们也觉得有这样的问题。以前听父母说,买一台收音机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工资。而他们当兵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五台以上的收音机。不管是重量或者是收听的清晰度,现在的收音机都胜过以前的收音机许多。这帮同志们看着政委,希望政委能够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社会需要的收音机已经到了顶峰,而那些收音机生产的厂家本身还要每天生产。一个家里面现在有两三台收音机的已经不少。而每个人一台收音机以后就是极限,一个人就算是有两台收音机,难道还有人要同时听两台收音机的播放内容不成?”政委笑着解释。

大家也觉得很有道理,然而他们并不理解这和所谓的存量与增量经济有个毛的关系。而政委也把话题拉回去,他解释道:“增量经济就是指需求不断增加的阶段。就跟祖鲁人现在还没有完全达成人手一支步枪的程度。从没有步枪到人手一支步枪,就是增量经济。这时候只要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卖掉。而增量经济就不同,大家人人有步枪,有收音机。买新的,要么是旧的彻底坏掉,要么就是新的比旧的好了许多。咱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新步枪,就是存量经济。没有新步枪,不耽误打仗。但是有了新步枪,仗打得更好。这个两个过程对于大部分社会情况都适合。”

钟良听了之后很快说道:“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

这话说完,有些人连连点头,觉得钟良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当然也有人用稍显嫉妒的眼神看着钟良,觉得这家伙抢了风头,让人觉得不高兴。

政委当然不会管这些,他很满意的点点头,“我们回到前面的话题,为什么生产力水平高,就是因为我们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正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有了飞机,有了电报。几封电报出去,飞机飞几回,就能把我们需要的蔬菜种子以及蚯蚓从千里之外送到前线。而我们这些人就能够领着这些黑人兄弟生产蚯蚓粪,改良土壤,种植蔬菜,甚至是期待丰收。我并没有看不起黑人兄弟的意思,但是我们必须说,如果只有他们自己下力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前线做到这些。所以干部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培养干部就是培养出掌握先进生产力的领导群体么?”钟良觉得这次会议开的很好,以前他也知道要学习好,要成绩好,才有机会被上级赏识,有机会往上爬。而这次讨论之后,他发觉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更多。至少他觉得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至少他有点信心尝试一下到黑人的村子里头当个村长什么的。战前的时候,部队里面就有过这样的宣传,而应者寥寥。没人愿意去黑人的村子里头当村长,对着一群语言不通的黑兄弟,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仅仅是干部。而是党员,干部!”政委纠正着钟良的话。光复党本身意味着特权,如果只是想简单的当个公务员,不入党也没啥问题。如果想在公务员体系内部得到提拔,成为党员就是必须的因素之一。不过最近的群众对入党的兴趣有限,因为公务员体系竞争是如此的激烈,大家觉得在企业当个党员其实没啥用处。眼瞅在这个包围圈里面很有可能大力发展党员,政委觉得这还挺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