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北京会议(五)(第3/3页)

“你准备派舰队到大西洋作战?”恩叔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我有所准备。不过能实现怎么都得一两年才行。这种侦查航母本身还需要大量人员,飞行员,指挥员。要知道,判断飞机能不能起飞和降落,那需要非常有经验的飞行员。而这些飞行员,是一定要目睹很多悲剧。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就如同煤的形成,起初是一大块,最后是一小点。”面对恩叔,韦泽总是很有种文艺青年的感觉。因为别人听到这话,总是会曲解或者过度解释韦泽的想法。

“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让这个国家永存么?”恩叔嘲讽韦泽的时候从来不会客气。

“我们中国的历史让我们早就知道没有不灭的王朝。我建立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只是为了拉动技术进步而已。”韦泽根本不为所动地答道。

“为什么你这样的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总让我感觉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我一直认为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总是有些悲天悯人的情绪,而你更像是一位宿命论主义者。对于结果从不抱怨。”恩叔对韦泽的不正常忍不住有些抱怨。

韦泽倒是没想到恩叔竟然会和传统欧洲读书佬一样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笑道:“因为我相信人民。就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有少数人的确有些是因为天生的脑补结构问题,天生就是社会意义上的坏人。不过大多数人在正常的时候,他们都是竭尽全力去做到自己能完成的极限。基于对人类社会的信心,我认为一切结果都没什么好抱怨的。对于那些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他们的墓志铭难道不该是,那样真挚高尚的一代信徒已经死去,他们会缅怀自己的不幸,却没有怨恨。”

韦泽这段文青味十足的话还真的给了恩叔些触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真正不去怨恨的人却没有几个。也许韦泽已经做到了这个程度,但是他本人成为了无数人怨恨的对象。

不过恩叔也来不及多想,韦泽可不是来发表感慨的。他到天津来的目的就是给这艘两万四千吨的侦察航母主持下水仪式,给有功的同志予以表彰。对建造过程中不幸遇难的工作人员表达哀悼。为接收船只的部队进行鼓励。恩叔觉得自己的体力甚至都不足制成参加完全程。

最后一条就是新船下水仪式,一位女军人,一位船厂女工把香槟酒瓶砸在船头上。飞散的碎片和白色的香槟泡沫尚未落入海面时,欢呼声就响了起来,军乐声随即响起。船头上系的彩带一根根断掉,船锚升起,汽笛鸣响。在船体周围围着厚厚橡胶防撞垫的拖船牵引下,这艘两万四千吨的庞然大物离码头越来越远。

落后的被先进的毁灭么?恩叔心里面的历史唯物主义情绪有些昂扬。热情、欢喜、科技、先进、战争、流血,这些东西依附在码头的新船下水仪式上。每个现场参与者以及未来面对着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马叔曾经大大赞美过美国,马叔到死前始终认为韦泽会成为一个空前的反革命。现在韦泽这个“反革命”马上就要摧毁美国了。眼前如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国家,消灭它又会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或者如同马叔所预言的那样,这个国家的现行制度再也没能力解决制度本身制造出来的问题。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把人类社会推进共产主义时代。眼瞅着周围生命力旺盛的国人群,恩叔知道自己真的看不到那一天了。

韦泽没有在主持完下水仪式后立刻回北京,他上船看了船上的训练。结果起降的时候还是有一位飞行员因为阻拦的钢索断裂,飞机差点撞上指挥塔。韦泽倒是没生气,也没有批评什么人。得知飞行员倒是没出事,韦泽说道:“没人受伤就好。”

出了这样的事故,飞行演练自然不可能继续进行了。韦泽又在船上巡视了一圈,才再次安抚海军人员,要他们放下包袱,吸取经验教训,尽快前进。

折腾了两天,韦泽才回到北京。此时部委的同志们总算是和人大的同志达成了一个妥协。双方同意了基本要点。不过要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完成工作。而且全面实施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北美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