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坚定者(十一)(第3/3页)

这话引发了一众算是葡萄牙里面统治阶级人等的笑声,然后司法大臣就介绍了三名新加入的人。其中第一位不少人都认识,他是里斯本的一位教授,素来以思想启蒙者自居,而且也真的做了那么些翻译以及推广工作。

这位教授上来就讲了一番他自己的看法,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知道欧洲除了对中国单纯恐惧的人之外,还存在另外几类人,例如知识阶层虽然也对中国的扩张非常警惕与不安,但是欧洲的知识阶层却对中国的“土地国有”“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地租”“尊重劳动人民的地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国内的经济政策非常赞赏。

这位正在发言的翻译家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位翻译家还拿出了些数据来支持他的看法,他认为葡萄牙的知识阶层至少有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土地战争是“正义”的,还有三成认为中国杀戮地主的做法虽然不正义,但是有效。从长远看,利于国家。即便是剩下四成对中国政策非常不满的,面对中国日渐强大的事实,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政策对中国人大概是有用的。

所以欧洲各国现在都有一种看法,他们开始反思之前的殖民政策是不是有问题。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曾经参加过一个欧洲的会议,讨论的内容就是中国人的殖民政策与欧洲的殖民政策不同。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对于这种玩意并无兴趣,所以只是单纯的听听。现在他倒是有些回忆起里面的内容。

很多欧洲学者认为,欧洲是希望能够从殖民地获取可以赚到大钱的商品,所以他们只满足于此。这些钱都被那帮有能力去殖民地捞钱的人赚走了,随着海上运输能力的提高,曾经的独占贸易在竞争中越来越糟糕,虽然还是有少数人赚钱,但是不赚钱的人是大多数,于是殖民地就变成了赔钱买卖。

而中国是利用殖民地来解决中国人多地少的根本矛盾,所以中国殖民地越多,中国到殖民地工作的人就越多,然后中国殖民地的产出种类越多。中国庞大的内部市场又能充分消化这些产品,于是中国的每一块殖民地都变成了获利的源泉。

会议的结论就是欧洲各国若是想摆脱过去的错误,就得转变政策,由一个单纯的掠夺者变成一个当地的建设者。与会者都是欧洲人,大家就畅想了如果欧洲殖民者们变成开拓者的话,西班牙现在大概还是南美大国,而拥有巴西的葡萄牙也同样人人都不会挨饿。

回想起过去,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突然觉得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大概也已经和那帮知识阶层们在方向上已经合流了吧。

除了知识阶层,那帮下层的葡萄牙人中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那些该死的欧洲共产党们到处宣传中国不收农业税的政策,最初的葡萄牙下层对此是嗤之以鼻的,他们根本不相信世界上居然会有国家的当权者不向下层收税,特别是不向农民收税。然而自从这个传言抵达欧洲之后,经过数年的时间,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开始相信这个事情,他们进而希望葡萄牙有朝一日也实施这样的制度。

就工商大臣约翰·法雷尔所知,葡萄牙的教会几年来一直在试图平息“不交农业税”的说法,但是事情的发展好像与教会的希望背道而驰。而且有些激进的年轻教士转而支持这种税收方向,甚至开始用圣经的里头的话,“富人想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都难”。

在翻译家讲完话之后,法务大臣介绍的另外两位,一位就是个激进派的教士。这位教士认为人民的要求是可以倾听的,而且上帝的儿子耶稣本人不仅没有明确反对土地国有制的言论,倒是对社会不公有相当程度的批评。如果按照圣经里面的话,耶稣本人并不反对建立一个地上天堂呢。

听了这位激进派教士的话,约翰·法雷尔心里面偷着乐。他能理解法务大臣选择拉进来这么一个激进派教士的想法,因为有些事情是需要一些外围的人员主动去干的,激进派们就是非常趁手的武器。法务大臣就是在为组织寻找替死鬼,至少也是趁手的刀。

而最后一个加入的新任就让大家有些意外了,经过介绍,这家伙居然是巴西当地地主的代表。“我们本地地主希望诸位老爷能够推翻共和制的乱党,恢复巴西的旧有制度。只要诸位老爷能够帮助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葡萄牙的军队。”

约翰·法雷尔虽然不知道法务大臣把一名激进的教士和一名奴隶庄园主放到一起是个什么意思,不过有了这样的庄园主带路党,至少进攻巴西镇压革命的行动已经有了脉络,就等干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