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坚定者(八)(第2/3页)

兴扬道长当然知道这是《道德经》里面开篇第一段话,也被认为是道德经的总纲,是道家看待世界的法门。道门也被称为玄门,就是来自这句话。

如此客观中立,如此精微深邃,兴扬心中登时生出一种清静的感觉。对于道家来讲,所有的世界都是道运作的结果,所以加入个人的主观意志乃是大错特错的选择。即便对世界依旧没能有一个令兴扬满意的答案,但是心中焦躁不安的情绪已经消散开来。

兴扬道长也沉声念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念诵着两千年前老子的智慧结晶,兴扬感悟颇多,心境也从浮躁中挣脱出来。这时候他才发现暴力清洗已经结束,堡垒中恢复了还算和平的工作。

“结束了。我们走吧。”喀土穆城外的马赫迪对部众说道。

相当一部分部众们看来情绪低落,他们曾经有过二十万之众,他们曾经对中国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就在几天前,青尼罗河、白尼罗河以及汇合之后的尼罗河上曾经到处是马赫迪手下的船只,喀土穆周围都是马赫迪部下的人马,位于交汇处的三座城市仿佛是脆弱的鸡蛋,只需稍微用点力就会崩溃。然而几天的战斗下来,被打崩的则是城外洪水般肆虐的马赫迪军。

“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虔诚。”马赫迪大人在这样的时刻依旧没有丝毫的动摇,那种神圣的气氛并没有从他身上有丝毫损失。这让批判显得格外有力。“这些人并不是为了彰显真主的意志而来,他们是为了钱财而来。对你们这些信徒们而言,战胜敌人,杀死敌人才是第一要务,胜利之后的赏赐仅仅是胜利的附属品。因为真主早就把世间的一些许给了真诚的信徒。对那些人来说,投入战争只是他们获得战利品的途径,当战争有胜利可能的时候,他们就投入战争。当他们看不到胜利可能的时候,就会一哄而散。”

那些部下们听了这话,都露出了非常认同的表情。能留在这里的都是忠诚的信徒,为了真主而战的他们能听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因为马赫迪大人的话实实在在的指出了事实以及真实。

“撤吧,我们回北方去。”说完这些后,马赫迪大人下达了命令。

“大人,您真的要把那些英国人送给中国人么?”马赫迪大人的部下问道。

“是的。把他们活着送给中国人。”马赫迪再次确认了自己的选择。

“英国人会……怎么看我们?”马赫迪的部下有些紧张。

马赫迪看了看远处被绳捆索绑由长绳串成一串的英国人,又看了看远处喀土穆的那些高大建筑的身影,这才对部下讲道:“英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他们只会尊重胜利者。我们败给了中国人,他们自然看不起我们,而且希望趁着我们弱势的时候消灭我们。只要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消灭进攻我们的英国人,并且从埃及夺取土地,英国人就会重新尊重我们。见到我们能打败英国人,中国人会再次尊重我们,会再次希望我们对英国人发动进攻。那时候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站在马赫迪面前的这帮将领都跟着马赫迪参加背叛中国,奇袭中国的军事行动。严格的讲,这场军事行动在此时还没有结束,即便马赫迪大人决定不再与中国人作战,可中国人真的会选择放过马赫迪大人的部队么?这可是个大问题。然而听了马赫迪大人对未来的描述,众将突然感觉眼前的一切问题都不再让大家感觉艰难,不再让大家觉得无所适从。马赫迪大人描述的未来,就是注定会发生的未来。

黯淡的目光重新明亮起来,迷惑的表情重新露出光彩。众将们盯着自己的领袖,末日的英雄马赫迪。而马赫迪大人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他神圣的声调继续震动着众将的耳鼓,“我再说一次!这次我们的失败是因为轻信了当地那些不虔诚之辈的欺瞒。我们本以为他们是在遭到中国人欺压后请求真主的帮助,没想到是这些人看中了中国人的财富之后试图利用我们。他们的心中想的是钱财,并非把安拉放在第一位。所以这次的战争失败了。等我们回到北方,再也不能被这些人欺骗。那些村落里面的教士,不可信!那些从中国和英国人手里得到好处的村长,不可信!我们必须得纯洁我等信仰,在地上建起真正的安拉指引下的天国来!安拉阿胡阿克巴!”

“安拉阿胡阿克巴!”“安拉阿胡阿克巴!”马赫迪的部下们低下头,虔诚的颂扬着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