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逐利者(四)(第2/2页)

以那些渣渣的能力,反抗自然落到没结果的下场。但是事情并没有简单的就被解决,太多被砸了饭碗的人等希望能够推翻中国人在苏丹的统治。只是这帮人有家有口,在地方上也是号人物。他们不敢立刻反抗拿着火器的中国人,只能暂时忍气吞声。然而在1883年,这位马赫迪先生在草莽中挺身而起,在尼罗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宣布他是末日救世主,所有信安拉的都要听他的指挥。有了马赫迪这么一号人物出现了。基于相同的宗教属性,大批人就投奔或者支持了马赫迪。

这位马赫迪倒是颇为精明,他首先以反对中国为理由从英国人那里弄来了些武器。在于中国打仗遭到失败之后,立刻反过来利用手里残余的装备了火器的兵力对付英国人。英国人没想到这位马赫迪翻脸比翻书都快,更没想到马赫迪居然在于英国人作战胜利之后就开始与中国人谈判,从中国人那边弄到了不少武器用来打击英国军队与埃及军队。

经过数年的战争,马赫迪在埃及南部以及苏丹北部的山区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整个过程呈现一种令中国不太容易想象的局面。马赫迪武装向中国购买武器弹药,马赫迪武装痛打埃及与英国军队,马赫迪武装夺取更多地盘,马赫迪武装反过头与中国交战,马赫迪武装战败,马赫迪武装被撵往北放地区,马赫迪武装继续与英国武装作战,马赫迪武装作战不利,马赫迪武装向中国购买武器弹药。

一开始的中国官员完全不能理解马赫迪武装的逻辑,后来大家明白过来,在马赫迪武装眼里,中国人与英国人并无区别。谁是马赫迪的敌人,仅仅是因为谁在这时候的力量更弱。因为英国军队比中国弱,所以才成了马赫迪武装刀下的牺牲品。如果局面反过来,马赫迪武装就会竭尽全力南下,从中国这边夺取地盘。

“这件事我们不能答应。”阿卜杜拉还是做出了比较清醒的判断。

“如果你们不能答应,那么我们也没办法答应继续提供给你们军火装备。”王明山对此也毫不迟疑。如果马赫迪的政权不能在厮杀中和英国佬同归于尽,王明山就看不出支持马赫迪政权的任何理由。

“……阁下,您能否听听我来次的目的呢?”阿卜杜拉既然不愿意立刻就此问题做出评价,他还算顺畅的换了个说法。

“请讲。”王明山也想把谈判延续下去。

“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接受伊斯兰教为苏丹的国教,并且接受马赫迪大人作为教首。”阿卜杜拉从容地说道,“如果阁下能够同意,我们马赫迪教派就会完全支持中国的政权。”

听了如此大言不惭的话,王明山心里面怒骂,你以为你算老几啊?然而王明山却没有失去起码的冷静,他在丰富的人生经验中发现一个很不容易施行的简单道理,给对方需要的东西,很容易就能让对方跟着你的指挥棒走。如果马赫迪的政权还是坚持与中国为敌的立场,王明山的手段就非常有限。如果马赫迪的政权对东非行政区有着自己的妄想,王明山就有了反过来介入马赫迪政权的机会。

“你把详情说来听听。”王明山说道。

阿卜杜拉和王明山谈了好久,等他离开之后,王明山先召开了一个由怠惰的官员参加的会议,然后王明山对这帮官员很不满意,就自己给中央写了份文件,文件里面提出了“在苏丹北部建立教区,在东非四郡全面推广道教教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