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法兰西母狼”与爱德华三王(第3/4页)

尽管爱德华一世擅长利用议会充当征税工具,但由于战事太过频繁,赋税常态化,王室官吏征敛过度,到晚年同样遭遇“征税滑铁卢”。进入13世纪90年代,贵族们已经开始拒绝奉国王征召去法兰西作战,声称出国打仗不是他们的义务。1297年初,爱德华一世急于去法兰西与菲利普四世开战,采取与贵族和解的姿态,议会勉强同意国王征收一笔赋税,但条件是重新颁布《大宪章》和《森林宪章》[2]。爱德华一世被迫发表声情并茂的演说,宣称一切都是为了英格兰,承认自己错误,却没有采取具体措施。

拿不出钱来远征,爱德华一世下令向教会征税并加征羊毛关税,1297年8月导致一些贵族领导工商业者、教士联合抵制,反对派愤怒围堵国库。这次国王没有退让,国内危机重重之中他毅然前往法兰西作战,当他远征失败归来时,王国已处于动荡之中,华莱士领导的苏格兰反英大起义正如火如荼。双重危机压力下,强悍的爱德华一世被迫认怂,10月10日重新颁布《大宪章》与《森林宪章》并增添了一些新条款,承诺今后只有在“人民同意下才会征税”,表示不会报复那些反对他的贵族。

伊莎贝拉的丈夫爱德华二世一反金雀花君主的特征,性格宽厚善良,不喜好舞刀弄枪,对骑士精神漠不关心,热衷体育和文艺,他对牲口棚的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兴趣甚过如何骑马比武,更不擅长驾驭贵族之道,完全无力应对父亲留下的债务和国防压力。爱德华二世算不上“坏国王”,他童年缺少关爱,青少年时代遭父亲冷落,当上国王后把情感寄托于亲密玩伴们身上,他当时对男性的兴趣可能远超过对女性的兴趣,所以不仅遭到权贵们忌恨,而且导致夫妻感情不和睦,王后早就满腹怨言。

贵族们对爱德华二世屡屡发难,指责朝政混乱,小人当道,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其实他们是把不敢对雄主爱德华一世提出的诉求转嫁到懦弱新君身上,释放压抑多年的情绪,通常他们不会矛头直指国王而是指向君主的宠臣。爱德华二世期望通过军事胜利摆脱困境,树立权威,于是决定向苏格兰远征,在“班诺克本战役”中被苏格兰罗伯特一世击败,威信备受动摇,朝政陷入混乱。

面对内外交困,爱德华二世一筹莫展,委派王后伊莎贝拉和王子爱德华出使法兰西寻求帮助,没想到王后与他的情夫,议员罗杰·莫蒂默男爵筹划了推翻国王的阴谋,更不幸的是王子与母亲共谋。1326年他们登陆英格兰,联络诸多权贵一起轻松击溃王军,成功发动政变,绞死国王的宠臣,以国王名义召集议会历数爱德华二世“罪状”:执政无能、拒绝忠告、危害宗教、听信谗言、丢失苏格兰……要求国王让位给王子。爱德华二世被议会罢黜,史无前例。

1327年1月,15岁的王子登基,是为爱德华三世,他父亲8个月后在伯克利城堡遭莫蒂默杀害。无法证实的传闻说,王后痛恨爱德华二世的同性恋取向,令人用烧红的铁条插入他的肛门致其惨死。伊莎贝拉姿色出众,性格却泼辣凶狠,坊间有“法兰西母狼”的绰号。

即位初期,爱德华三世被迫容忍母后与情夫“垂帘听政”,罗杰·莫蒂默已被封为马奇边爵,实为英格兰真正的幕后统治者。少年国王对父亲遇害一事耿耿于怀,三年后他联合对莫蒂默“专权”不满的大贵族们发动政变,将其绞死,夺回所有权力,母后伊莎贝拉终生过上幽居生活。

父亲被工匠和艺人所簇拥,爱德华三世则隔代遗传祖父的“军人国王”特质,身边随从皆是喜好舞刀弄枪的武士,他推崇骑士精神,喜欢决斗和比武,擅长驾驭贵族。贵族们向国王提出的各种要求,有损于王权扩张的他不会当真,有助于国王增强威望的他会积极采纳,但无论什么意见,他至少会表现得乐于倾听,成功树立起“通达情理”的君主形象。

爱德华三世决定顺应贵族们的尚武精神,通过发动战争建立军功,增强国王权威,同时把国内政治矛盾转移到外部。战争需要大笔军费,爱德华三世继续重视议会作为征税工具的作用,随着平民阶层经济实力壮大,国王愈发看重他们的纳税能力,广泛召集骑士、市民代表进入议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德华三世在位的14世纪中期,平民代表与高傲的贵族、大教士们因地位和观念差距,喜欢各自聚到一起开会,演化出分开议事的习惯,两院制逐渐成形,平民代表构成下院,贵族和大教士组成上院。早期的下院以骑士和市镇代表为主,15世纪末乡绅崛起,大举进入议会,称为“乡绅侵袭议会”现象。下院议员们会推举口才出众者为发言人,上院的发言人则由国务重臣之一的大法官担任,是为议长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