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莫洛托夫的表白(第2/3页)

“他可以……他可以……他是亨利福特啊,他可以给他赞助啊。可以给他投资拍电影啊。”

朱佑榕呵呵笑道:

“卓别林大师又不是刚从电影学院出来的年轻演员,大师自己就有电影公司。只要大师愿意,全美国的富翁都会排着队为他投资……只要卓别林大师不想做的事,又有谁能用钱收买得了他?”

向小强皱着眉头道:

“不是吧,就算卓别林不缺钱,也不至于跟我们大明过不去吧。身为一个美国人,难道他更喜欢北清?”

朱佑榕摇摇头,慢慢说道:

“但他肯定不喜欢福特先生。如果我们自己去找大师,可能大师还会愿意为我们说话……可是对于亨利福特……大师不大可能买他的帐。”

“为什么?”

朱佑榕笑道:

“挺之你不知道么?卓别林大师是个坚定的左派人士,他的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为下层的贫苦阶层做代言……福特先生这样的大老板们,一直是大师批判嘲笑的对象啊。挺之,大师今年的新电影你看了没有?呵呵,谁都看得出来,这片子简直就是瞄准了福特先生的,几乎是为福特先生量身定做的……”

“没看,什么片子?”

朱佑榕笑道:

“《摩登时代》啊。里面那个流水线……呵呵呵……谁都看得出来那是嘲讽谁的。嗯,有人说卓别林大师是个社会主义者,还有人干脆说他就是个布尔什维克。”

天。向小强彻底呆掉了。

《摩登时代》向小强是看过的,中学政治课本也反复拿这个说事的。而且,关于卓别林的左翼倾向,向小强也想起来了很多事迹可供印证。

比如,1947年,二战刚结束,全体美国人还都沉浸在拯救欧洲、战胜纳粹、战胜日本的正义感觉中,卓别林的一部《凡尔杜先生》把盟国的浴血奋战,整个说成是“军火商和大资本家为了利润而进行的一场杀人生意”,把那些和德军、日军作战牺牲的将士控诉成“杀人凶手”,而且是“杀得人越多越没罪”……

上帝保佑,这可是刚打完二战,而且那些所谓的“杀人凶手”可都是美国老百姓的父亲、丈夫、和儿子啊。用屁股都可以想到全美哗然到了什么程度。不出所料,美国人民感情严重受伤,卓别林立刻在全美遭到了广泛抵制,无数电影院宁可不赚钱也不上映他的片子。

五十年代,美国右翼的麦卡锡主义最猖獗的时候,卓别林甚至被驱逐出境了。此后都定居在瑞士。麦卡锡时期,可以说是美国言论自由被破坏的最严重的一个时期,也是左翼人士唯一有可能因言获罪的时期。但是话说回来,能够被麦卡锡主义盯上,还到了驱逐出境这么严重,也可以看出卓别林的政治倾向有多“左”了。

后来,卓别林还到了中国,成为了周恩来的座上宾,还流传出了他在中国吃烤鸭的故事。……想想看,这时候还是冷战时期。

……

向小强长叹一声,靠在沙发里,心里想着:得,这个卓大师还是个老愤青。……就看老福特这个老精英有多大本事,能请得动老愤青了。反正指望不大了。

没想到身边的朱佑榕又温言笑道:

“……那个林肯车,我还是先收下吧。现在你们毕竟是姻亲关系,白先生也找到你头上了……再说,福特先生既然有心为大明的事情奔走,那我们就得感谢人家。某个人请不请得动都不太重要,关键是大家为了共同的事情而努力。……挺之啊,你跟白先生说,让他在方便的时候,就派人把车子送过来吧。有恰当的场合,我坐着它露几次面就是。”

向小强心中一暖,转过头来看着朱佑榕,微笑着点点头。然后捉住她的一只手,放在自己腿上,温柔地握着。

朱佑榕莞尔一笑,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过了一会儿,朱佑榕轻声说道:

“只要我们努力,困难会克服的。这些挫折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向小强仰着头,说道:

“是啊……这些挫折……毕竟只是挫折而已。”

……

北京。

连日来,莫洛托夫一直在威胁广武,向他渲染局势的严重性,向他描绘一旦明军打过黄河,他的大清国的悲惨处境,以及广武本人可能面临的悲惨下场。

但是广武一直坚持一点不放松:苏联援助我们非常欢迎,但是苏联陆军直接到大清土地上作战,绝对不行。

“莫洛托夫先生,”广武托着烟斗,站在沙发前,另一只手指点着,“我们欢迎你们的空军进入大清作战,也欢迎你们提供我们坦克……但是你们的地面部队,绝对不能过境作战。不行。”

莫洛托夫蓄着小胡子,戴着小眼镜,狡黠的目光透过镜片散发出来。他抬头望着广武,一声不吭地听着翻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