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二阶段闪击战

23日,明军开始同时空袭济南、郑州两座黄河大桥。

济南黄河大桥,大概是因为航程较远,再加上靠近京津防卫圈、损失较大,所以明军机群当天只去炸了一次,遭遇到清军战斗机围攻后,整个舰队就返航了。

而郑州黄河大桥,很不幸就在明军陆基飞机作战范围之内,而且离明军控制区太近了,明军有着绝对制空权。所以,对郑州黄河大桥的轰炸一直就没停,一拨又一拨的飞来炸。郑州本来也是有个团级机场的,但是在D日凌晨的轰炸中损失惨重,剩下的飞机也在明军攻入河南之后,就被广武后撤疏散了。但是现在明军飞机瞄准了黄河大桥,攻其必救,广武又不得已,咬着牙把已经疏散了的战斗机调过来空战。

明军飞机仗着质、量双重优势,一边不断消耗清军飞机,一边对着大桥投弹。

大桥这种东西也和铁路一样,又细又长,在空中相当难投准。再加上明军俯冲轰炸机要不停躲避,躲避清军战斗机、躲避防空炮火,所以大部分炸弹都投的离桥比较远,连近失弹都很少。

明军一次只来一个中队的俯冲轰炸机,炸弹很快便投完,然后便返航,过一会儿再来一个中队。这样坚持了一个上午。

郑州兵团——清军第十三集团军现在是由副司令陈旺武代行司令职权。集团军原司令是个满人,在D日的前晚酒宴上酒精中毒加胃出血,喝酒喝死了。正好第二天早上明军进攻,副司令陈旺武就给他报了个“殉国”,明面上称被南明特务刺杀,不治身亡。因为D日前夜南明地下组织倒真的大肆刺杀来着,不少地方的驻军军官都遇刺身亡,所以这个谎话还真瞒过了上面。

不过在军中,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般谁死了,不管是的病死的还是喝酒死的,或者是死在女人肚皮上的,只要关系到位,一般都能上报个“遇刺殉国”,把账算在南明特务头上。这样除了落个好名声,还能追认个爵位、封赏个妻儿老小什么的。

所以从开战以来,一直是副司令陈旺武管着全军的事情。北京也一直没再派继任司令来,但也没把他提为司令,职位仍叫“代司令”。

陈旺武滑得很,明军刚拿下方城、打进河南平原的时候,他就知道不妙,先叫人在黄河大桥下面装了炸药,布好了电线。他是想着不管战局如何,不管打得过打不过,先要做好炸桥的准备。到时候万一战局失利、被迫后撤的话,可以很快撤过黄河,然后把桥一炸,把明军挡在黄河南岸。

他和北京那帮大爷不一样,他就守着黄河大桥,知道这么个大玩意儿不是说炸就能炸的,需要时间,并不比挖条战壕省事。事先要开一辆卡车拉着炸药上桥,然后先把工兵从桥上用绳索放下去,在每一个水泥桥墩上都凿出一个小坑,然后塞进少量炸药。接着把人拉上桥面,引爆。

这样才在每一个桥墩上炸出了一个洞,才能大量装炸药。这时候才能再次把工兵放下去,然后吊着炸药箱子放到桥墩的合适位置,把整箱炸药塞进炸出的洞里。然后布设好引爆器、牵着电线把工兵拉上来,把每一颗桥墩的引爆线串连在一起,这时候才能全体撤离大桥。等郑州兵团最后一个人撤到黄河北边之后,桥上工兵才能一边放引爆线一边后撤,最后离开大桥,撤到安全距离,引爆。

这样,才算完成了炸桥的全过程。至少这样才能炸得比较彻底,整桥炸掉。德国人造的大桥,结实着呢。要不然只在中间炸掉短短的一段,明军段时间就能修好。

……

可是后来这么长时间,明军迟迟不在郑州方向大举进攻,而是调集力量歼灭大别山北侧和淮河南侧的清军,他的心思又活泛了,觉得明军主攻方向应该不在自己这边,自己还没怎么样呢,就急着准备炸桥,要是叫哪个人密报上去,自己这就是一条“畏敌如虎、准备弃守”的罪名。

于是,他又悄悄地让人把桥下的炸药都拆掉,蒙的结结实实,用卡车运回来了。

后来明军在左路发动有限攻势,打下了许昌,进逼郑州防御圈,陈旺武又害怕了,连忙命令工兵悄悄上桥,又把炸药都装上、电线接好,随时准备撤到北岸,然后炸桥。

但是不得了,京中有人传出消息来,皇上再一次军事会议上,龙颜大怒,怒斥了一个主张炸桥的参谋。陈旺武吓得魂飞魄散,又连夜带着工兵,亲自来到桥上,看着工兵把所有的炸药都取下来、所有的电线都收起来,这才放心。

陈旺武把炸药都堆在桥头堡的工事里,并没有拿回城里。他多了个心眼,虽然据说皇上在军事会议上“怒斥”了某个要炸桥的,估计多半也是为了维持士气。现在才开战几天啊,就被明军逼得把“炸桥”提到议事日程了,那在黄河南岸,就没人愿意好好打仗了,都会想着赶紧撤到北岸,然后把桥一炸。接下来是战是和,那就是北京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