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进军水网地带!

10月5日,D+1日,明军攻克扬州带给清军的震撼,再加上两级狠招的推出,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首先表现为,不管当面清军再怎么败退,都不敢挟持平民了。即使有少部分清军部队退入镇子、村子内进行抵抗,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当地居民驱赶出去,清空战场。甚至有些恋家的村民不愿意离开,清军便用放火烧房子来威胁。其次,清军成建制的投降多得多了。虽然目前主要是一些小建制,以营、连、排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便没有顾忌,可以放开手脚打了,作战优势全发挥出来了。右路拿下扬州之后,取得了京杭运河上连接扬州和江都的桥。按照预定作战计划,人民卫队机械化第六师,带领着由七个轻装摩步师组成的轻装第八集团军,跨过京杭运河来到东岸,进入苏南的水网地带。

第八轻装集团军的目标是宝应和东台。这是清军最靠东的两大团级机场。也是东部的两个最大的机场。

团级机场,一般就可以称作“战略级”的机场了。因为普通的军用机场都是常驻一个大队而已。而团级机场则常驻一个航空团。

空军的编制,拿战斗机部队来说,最小的编制是“编队”,分为二机编队(一架长机一架僚机)和四机编队(两个二机编队)。往上是“中队”,一般由三到四个编队组成,12-16架飞机。再往上是“大队”,由三到四个中队组成,一般有三四十架飞机。一般一个大队就有一个独立的机场了。

再往上,就是航空团了。航空团由三到四个大队组成,飞机总数在一百架以上。航空团就是最大的战术单位了。再往上,就是航空师、航空军、以及最大的空军单位:航空队了。航空队大致相当于陆军的“军区”。不过以现在30年代的各国空军实力,都还没到那么大的单位。这么大的空军单位,是后来40年代在二战中才能达到的。

这样的团级机场,整个北清共有13个。其中最靠近南明的“一线机场”有6个:东台机场、宝应机场、泗洪机场、凤阳机场、合肥机场、六安机场。这6个机场也是年初明清战争和D日凌晨被两次轰炸过的。

离边界比较远的“二线机场”有5个:徐州机场、许昌机场、郑州机场、汉中机场、咸阳机场。

更远的“三线机场”有两个:唐山机场、东营机场。这两个机场主要是拱卫京津防御圈的,虽然距离明清边界非常远,但是靠海岸线却很近,而且明军有航母。所以也和上面的机场一样,没能逃过明军的D日凌晨轰炸。

现在明军右路集团军群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夺取第一线的六个团级机场。有了这六个大机场,明军的制空权,就可以延伸至北清腹地了。

……

苏南的水网地带并没像清军希望的那样,拖住明军摩托化部队的脚步。明军长期在江南水网地区的高负荷训练、高昂的士气、以及一直打到北京的决心,发挥了巨大作用。这里虽然也是苏南水网地带,但毕竟已经在江北了,没有江南的那样密集。而且这些“水网”多半都是几尺宽的小河沟,舟桥工兵很容易就能让它变得可以通过。

五米以上的宽河,河上每隔一段就会有石桥。而半数以上的石桥——只要是石头的而不是木头的——都能够支撑得住6.5吨的闪电-1轻型坦克,和7吨的疾风36装甲车。那些更轻的卡车更是不在话下。

“内战就是打民心”,这句话现在在第八轻装集团军的行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明军的出现,让沿途的百姓欣喜若狂,争相为他们带路。每到一条河跟前,当地就会有很多村民围在那里,七嘴八舌地告诉明军:这条河到哪里就会变窄,能直接开过去、往哪边走就会有桥、哪边的桥是石桥,哪边的桥是木桥、哪里的桥被清军撤退时候炸了,哪里的还没炸……

除了当地老百姓,明军的飞机不断地在空中巡逻,为地面部队充当“千里眼”,更是把前方的通行情况不断地反馈过来。

……

在广阔的右路战区上,在山东以南,战场被高邮湖和洪泽湖分为两半。两湖以东是江苏,两湖以西是安徽。

清军的大部分力量主要集中在两湖以西,也就是安徽、津浦铁路沿线一带。两湖以西、江苏的中部和南部,由于水网密集,再加上是一片平原、没有什么战略要地、没有铁路、沿海也没有什么能用作港口的地方,所以清军驻军并不多。所以明军一旦能够克服水网带来的困扰,挺进速度反而一点也不慢。

就是在这样的水网地带中,第八轻装集团军在10月5日的行军平均时速竟然也达到了10公里。而作为尖刀部队的人民卫队第六师,则整师占有淮泰公路的使用权。借着这条淮安到泰兴的公路,完全避开了水网阻碍的困扰,以30公里的时速行进,中午就打到了高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