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战必胜矣(第2/4页)

沈荣轩笑道:

“陛下,这种事情还没发生过。能从北面成功过来的,都是意志最顽强、最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他们虽然受的教育普遍很低,有的甚至不识字,但这都不是很重要。一旦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奋斗环境,他们就能干的比土生土长的大明人还好。我们大明的很多工商业巨子、还有其他行业的许多佼佼者,都是当年从北边逃过来的人。”

朱佑榕心中的创伤得到了一些安慰。她点点头,轻声道:

“如此甚好。”

她顿了一会儿,轻舒了一口气,说道:

“诸位爱卿,朕说要和大家一起在这里,把我们的会议开完。那么,现在朕就再说几句。”

朱佑榕这么一说,张照先便抬眼瞥了一下江心洲要塞司令。要塞司令立刻心领神会,立刻给手下的几个军官使眼色,然后欠身说道:

“陛下,臣等暂且告退。”

然后带着几个军官退了出去,关上门。

一个东厂情报官进来,悄声和沈荣轩说了几句。沈荣轩点点头,让他先下去,又悄声跟朱佑榕说了几句。朱佑榕点点头,显得略为宽慰。

这时候,观测堡里又只有帝国最高军政会议的参加者了。

朱佑榕感慨地说道:

“朕小时候读圣贤书,亚圣有一篇经典,《公孙丑章句下》,朕印象最为深刻。但是那时候年纪还小,该不能十分深刻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长大了,也懂得了更多的军国大事,联系起来,觉得愈发受益。

“尤其是今晚。经过了今晚,不知诸位怎么样,朕是真的重新理解了亚圣的那篇经典之作,对先贤越发的崇敬。两千多年过去了,亚圣闪光的语言,仿佛是专为今晚的情形度身而作的一样……”

向小强也和大家一样,低头聆听着陛下的“垂训”。他虽然从后世穿越来,但也知道朱佑榕一口一个“亚圣”,说的就是孟子。中华儒家文化中,尊称孔子为圣人,尊称孟子为亚圣。至于这个《公孙丑章句下》具体是《孟子》中的哪一篇,向小强就不知道了。以前在中学里,《论语》、《孟子》这种东西也只学过几篇而已。但他知道眼前的这些人,不只是大臣,就是军事将领也都是从小熟读中华圣贤经典的。向小强这个后世的大学生竟然不知道,不禁觉得有些惭愧。

朱佑榕慢慢转过身去,手扶着观测窗的水泥下沿,望着外面灯火通明的长江,还有上面穿梭打捞尸体的大明巡逻艇。半晌,她轻声吟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大臣们低着头,也都在默默体会着孟子的这篇著名策论。向小强现在明白了,所谓的《公孙丑章句下》,原来就是那篇有名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是为数不多的早年中学学过的圣贤篇章之一,也是《孟子》中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不朽篇章之一。

“其中的意思,大家应该也都明白……”朱佑榕虔诚地轻声说道,“很小的一座城池,敌优势兵力围攻,但久攻不克……敌军既然能长期围攻,那必定是占了天气、季节、总兵力等先天优势的。这里的‘天时’,完全可以扩大理解,可以是总兵力优势,可以是后勤优势,还可以是资源优势等方面的优势……总之,合称为‘天时’。但是即便有这些优势,这座城仍然很难打下来……原因很简单,守方是凭借着高城深池据险而守,自可以以一当十。所以天时不如地利。

“但是,同样是一座城,甚至比前一座城更大、更高、护城河更深、防守装备更精良、而且城中存粮更多,但是,守城将士却弃城而逃了,或是轻易就投降了……这就不是地利的问题了,而是人的问题了。……归根到底,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天气,不是兵力对比,也不是地形地势,也不是装备……而是人,是使用这一切的人。或者说是人心。人心出了问题,其他的条件再好,无济于事。

“不久前的南京保卫战,清虏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又乘着五十年不遇的长江大雾,志在必得,发动了规模前所未有的南侵,可谓是占尽了天时。但是我大明长江防线固若金汤,我大明守军将是视死如归、众志成城。清虏久攻不下,铩羽而归。要说‘天时不如地利’,这里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