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2/3页)

笼罩在弓兵们头顶的威胁消失了,他们心无旁骛,纷纷加快了射速。以颜高的经验来看,这种攻营作战,营内的人虽然居高临下,但他们要攻击的是深夜中散于四面八方的敌人,营外的人虽是仰攻,但手里有火矢,整座营寨都是可以攻击的目标。

人数相当的情况下孰难孰易,不言自明。

随着时间推移,范氏外营的门前、木墙上,已经燃起了一片火海,甚至殃及到了帐篷。范氏的射手被弩兵压得抬不起头来,无法组织反击,连骑兵都可以纷纷上前朝营中投抛火炬。

随后赵无恤令旗挥动下,徒卒们大喊着冲锋,他们扛着赶制出来的木梯冲杀上前,骑兵甚至以铁钩勾住营门,十余匹骏马猛地一拉,绳索紧绷,被火焰烧得千疮百孔的营门轰然倒塌!

“营门破了!营门破了!”外面的人在欢呼,里面的人却在哀嚎。

颜高已经越过袍泽们的尸首,慢慢挪到营门前,在大门倒塌后的一瞬间和众人齐齐拉弓射箭。他连发三矢,把浑身是火,冲出来拼命的范兵接连射死三人。再摸箭时,却发现自己箭囊空了,他战前一共带了三个箭囊,两囊烟矢,一囊普通箭矢,此战过半,三个箭囊全空。

他回头补充箭矢时,再度与弩兵的旅帅目光相对,两人相互点了点头。今夜破营,若无弩兵冒死掩护,弓手们便无法顺利将范营点成一片火宅。如今看来,两个兵种各有优势,都出了大力,这场暗中的较量看来暂时分不出结果了。

赵兵破开营门后纷纷涌入,弩兵旅帅经过颜高身边时,轻声说道:“等破朝歌之日,你我再一较高下!”

……

兵法有云,凡用火攻,必须根据火攻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部署兵力策应。从上风放火时,不可从下风进攻。火已烧起而敌军依然保持镇静,就应等待,不可立即发起进攻。待火势旺盛后,再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

乘着今夜南风刚停,范氏外营已经被烧成一片火场,赵无恤便挥兵攻入其中,又让人四处点火。

范氏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芦苇,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加上赵兵各持茅草火把,范氏外营数十座小营,隔营点火,所以防守的那师范兵只见左边火起,方欲救时,右屯又冒烟起火,扑灭不瑕。

一时间外营火光连天而起,营内喊声大震,赵氏兵马齐入,分两路往里猛攻,范兵又不知究竟来了多少军马,抵抗不了,连过来稳定局面的王生也驾轻车逃离,范兵失去了首脑,胆气丧尽,四处乱窜自相践踏,死者不知其数。

赵无恤用兵如疾风烈火,亥时三刻,范氏外营告破,子时,内营亦破,他将范氏大营径直打穿,突入到河岸上,和西赵的渡河部队在沁水边成功会师。

半数西赵兵卒已经登岸,在河岸上站得密密麻麻,正在收割残局。营寨内,火光映天,照耀如同白日,连月亮和群星也为止失色。今夜西赵兵员死伤不少,但范兵伤亡更众,阵亡于岸边的,焚于营中的,或者窝囊地死在同伴践踏下的不知凡几,不过到处都有零星的战斗在继续,想要将数千残敌全部扫清,恐怕得到几个时辰后了。

等赵无恤来到河岸上时,赵鞅的白纛大旗也刚好渡河过来,父子二人一见面,便同时脱口问道:“范吉射何在?”

随即赵无恤便皱起眉来。

“父亲,范吉射没在岸上被擒获?”

赵鞅黑着脸摇了摇头,阳虎对答道:“先前御龙旗尚在,在发觉外营火起后,范吉射的旗帜和亲兵便一分为三,一支往下游,一支往营中,一支往上游去了……君子破营时没遇见他?”

赵无恤摇了摇头:“未曾见到,看来范伯不是往南,就是往北逃了。”

不一会,有兵卒来报,说果然有不少范兵聚在一起,沿着河岸北上,接着又往东北方向去了,那里是属于范氏的雍邑。

赵无恤不由叹了口气,感到十分惋惜,此战若能擒获或者杀死范吉射,范氏便和邯郸一样完蛋一半了,但今夜的鏖战尚未结束,范氏数千残敌或分散在河岸上,或杂处于未着火的营中,雍邑距此不过数个时辰的距离,等到明早,范吉射,恐怕已经入城……

赵鞅很是不甘心:“这范氏老贼畏惧潜逃,还用上了疑兵之计,可不能让他跑了,无恤,你速速派轻骑和脚程快的徒卒去追击!”他看向了赵无恤,用命令的语气说道。

赵无恤却心中一阵火气冒了出来,难道西赵没有兵卒?没有骑兵?为何非要我派人去!他疲惫地看了自己父亲一眼,说道:“恕小子不能从命。”

赵鞅压低声音吼道:“什么!?”

无恤道:“不是小子不愿追,而是兵卒们实在撑不住了。我率七千众趋行数百里,渡大河后在牧野鏖战,方下牧邑,尚未休整,即又西进与父亲汇合,在方才的攻营里耗尽了最后一分气力,人马俱疲,骑兵已很难跑动,这数百人摸着黑追过去,恐怕很难留住范兵,搞不好还会折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