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少年天子绝地起反击(第2/2页)

可是,窦氏兄弟似乎早有防备,严格限制刘肇,使其不能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

怎么办?

不能和大臣接触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任何人打交道。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刘肇身边是有宦官伺候并负责内外传递信息的。

能不能利用这些宦官呢?他们会不会已经全被窦家收买了呢?

刘肇不动声色,暗中观察。

慢慢地,他看中了一个名叫郑众的人。

郑众,字季产,南阳犨县(今河南鲁山东南)人,章帝时以小黄门迁中常侍,现在为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

刘肇觉得,郑众是先帝的旧人,又服侍自己多年,忠诚可靠,再则,他为人谨敏,有心计,可以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某个黄昏,刘肇找了个左右无人的地方,向郑众吐露了自己的心迹。

郑众早已看不惯窦宪一伙了,坚决地站在了刘肇一边。

有了郑众的帮忙,刘肇终于和丁鸿取得了联系。

丁鸿,颍川定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人,父亲丁綝,是光武帝的部下,曾领兵攻下河南、陈留、颍川三郡二十一县,深受光武帝的喜欢,拜河南太守,封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又改封为陵阳侯。丁鸿十三岁师从名师桓荣(汉明帝的老师,后被封为太傅)学习《欧阳尚书》。丁綝去世,按照礼制,丁鸿应世袭受封,但他却上疏朝廷,希望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还没得到批准,他就溜之大吉,出外游学了。

现在,丁鸿给刘肇上了一封密信,信里是这样写的:汉朝开国时,吕氏家族专权,皇统几乎移位;哀帝、平帝末年,王莽参政,皇家宗庙祭祀中断。所以即便是像周公那样的近亲而无品德,也不能让他得势。如今大将军窦宪不知自我约束,天下远近之人,全都对他诚惶诚恐地奉承听命,这是君王威望受损、臣下权势过盛的表现。所以说,君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大小官员横行无道,应当尽早改正朝政的失误,以报天意!

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刘肇以丁鸿兼任卫尉并代行太尉事,率军屯驻南北宫。

丁鸿提供的是个理论方向,具体怎么操作?十四岁的刘肇还是拿不准主意。

想来想去,他觉得,可以参阅《汉书》里的外戚传里面的情节。

这部书,班固还没写完,而且宫中也没有收藏,去哪儿借呢?

看来,只有找他帮助了。

他,是指被废太子刘庆。

刘庆被废太子那年,才五岁,虽然年幼,却也知道避嫌畏祸,夹着尾巴做人,大声话都不说一句,绝口不提宋贵人之名。汉章帝恻隐之心顿生,将其交给窦太后一并收养,警告她不要再打刘庆的主意,两兄弟的吃穿用度一模一样。刘肇小小年纪,也懂得保护哥哥,两人入则同室,出则同车,形影不离,成了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刘肇还是通过郑众,联系上刘庆,要他想办法搞来《汉书》里的外戚传。

书搞到了,刘肇、刘庆哥俩在密室共同研读,从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昭帝诛上官桀、宣帝诛霍禹等事中探求诛杀外戚的操作步骤。

知识就是力量。

通过大量研究和反复论证,刘肇对清除窦氏兄弟已成竹在胸。

到底行不行?

会不会是纸上谈兵?

郑众表示担心。

等着瞧吧——刘肇微微一笑,展示出同龄人罕有的成熟和干练。

考虑到窦宪远在凉州镇守,如果在京城贸然发难,他必然领兵叛乱。为减少行动成本,确保成功,他先下了一道诏书,命窦宪来京辅政。

知道窦宪已经上路,刘肇出手了: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他亲临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进驻南宫和北宫,加强皇宫守备。

二十三日晚,刘肇下诏关闭城门,同时,命丁鸿率亲军在洛阳城内展开行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等窦党党羽,将他们全部处死,清除了外围。

二十四日,派谒者仆射率军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

二十五日,派军将窦宪连同窦笃、窦景一并押送前往各自的封国。

刘肇因为窦太后是自己“母亲”的缘故,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而是等他们回到封地后才迫令他们自杀。

至此,横行一时的窦宪及其党羽被彻底清除出局,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波澜不惊。

而这一切竟然是一个十四岁孩子的手笔!

真是一个杀伐决断的少年天子!

看来,大汉重新振兴有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