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白虎观考订五经(第2/2页)

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十一月,鉴于当时经学流派的繁衍,解经歧异极大,影响了经学的传播和发展,议郎杨终上奏说:“如今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该像西汉宣帝召集石渠阁会议那样,召集有权威的学者来讲论五经,裁定经义,以为万世效法。”

杨终的建议,其实代表了朝廷里面很多人的意见。在当时,争论得最激烈的是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而这两种经文的形成,全在于记载文字的不同,字体不同,导致研究它们的人分成了不同的学术派别。

古文经学为古文篆字所写,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损失殆尽,世传多为隶书所记,故称今文经学。武帝时,鲁恭王破坏孔子居住的旧宅,在夹墙内发现一批以古文篆字书写的儒家书籍,即古文经学。它的出现,在文字、思想、师说等方面都影响和动摇了今文经学派的统治地位。另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以神学解释经学的风气,而到了西汉末年,封建神学和庸俗经学的混合物谶纬迷信更是大行其事,弥漫了整个学术思想领域。

于是,统一经学就成为必要了。

刘炟下诏“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效宣甘露石渠故事”,在白虎观展开一场大讨论。

班固以史官身份出席会议,并兼记录。会后按皇帝的旨意,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

全书共汇集43条名词解释,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礼仪、风习、国家制度、精神生活、世俗伦理等各个方面。有蓍龟、八卦、五行等道教概念,还有中医理论,还说到了学校在性教育方面的责任,包罗万象。其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普遍而具体地解释世界的一切事物,并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使谶纬迷信和封建经学紧密联结,从而使神学经学化,经学神学化。书中很大一部分对谶纬之学所宣扬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论、先验情性论等进行了修补和总结,并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国家制度、军队刑罚、礼仪规章、人伦关系以及耕桑商贾等进行系统规定,是对东汉前期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集中论述,也是集汉代儒学之大成的官方法典。具有国家宪章和神学法典的意义,被视为谶纬神学的典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