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贻笑千古的啼哭救国论

昆阳大战,汉军一举摧毁了新莽政权的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四海震动,各地英雄豪杰纷纷打起了大汉旗号,杀掉当地的州郡长官,自称将军,用刘玄更始年号,等待刘玄的诏命。

形势不是一般的好,是大好。

刘玄更始元年八月,刘玄命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取武关趋长安,取王莽的狗命,同时令定国上公王匡率军自颖川北上,攻取洛阳。

刘玄这一招实在厉害,他看准了王莽已是强弩之末、风中残烛,因此双管齐下,让其首尾不顾,以期达到彻底推翻新莽政权的目的。

早在王莽地皇三年(即公元22年),青州另一支大规模的起义军——赤眉军突然崛起,王莽安排太师王匡与更始将军廉丹前往镇压,这儿小小说明一下,这个廉丹是个有来头的人物,其祖下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国名将廉颇,其本是新朝大司马庸部(即益州)牧。绿林赤眉起义后,任更始将军。更始将军是大将军的一种封号,王莽新朝的第一任更始将军为甄丰,因谋反被诛,先后由姚恂、孔永、侯辅、戴参接任,廉丹位列第六任更始将军,居十一公之位。至于刘玄,初入绿林军,大家也曾将他奉为更始大将军,他的年号“更始”也由此而来,但万不可把更始将军廉丹混为刘玄的部下。且说廉丹被赤眉军别部校尉董宪斩杀,王匡引军退守洛阳。

不久,王莽又先后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各统领十余万人进入洛阳,使得洛阳城固若金汤,赤眉军望城兴叹,悻悻东归。

然而,自从新莽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领主力四十二万南下昆阳,留守洛阳的就只有太师王匡、国将哀章所率领的寥寥数万人而已。

现在,天下的形势已经大变,刘玄更始政权占据了江、河之间从洛阳以南到云梦泽附近一大块宽广的地带;青州赤眉军则控制着濮阳、陈留地区;河北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各种地方势力也在迅速发展。一些新莽官员也纷纷树起反莽旗帜,刘望起兵于汝南,天水隗嚣占陇西,原蜀郡太守公孙述则占巴蜀……。

王莽所能控制的地区,只剩下长安至洛阳一线了。

刘玄更始政权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的西征大军自武关入长安,势如破竹,洛阳又陆陆续续发出军队回京勤王,城中势力一减再减,当汉军定国上公王匡兵加洛阳,新莽的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只好乖乖献城就缚。

夺下东方重镇洛阳,革命成功大半,而且,来自西面长安战线的好消息还在源源不断传来。

刘玄的心情就像六月天喝了雪水,舒服透了,脸上一天到晚挂副笑死人不偿命的笑容。

和洛阳相比,宛城就显得太小了,而且,洛阳向与长安齐名,号称东西两大帝都,于是,刘玄果断地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刘玄更始政权的影响力就更加大了,全国各地每日都有新莽政府的官员发表声明,倒莽复汉,表示支持刘玄。

甚至,青州赤眉军还主动示好,请求与刘玄更始政权联合行动,共同消灭新莽政权。

析(河南陕县南)人邓晔、于匡起兵响应申屠建等人率领的西路军,西路军顺利拿下析、丹水,武关都尉朱萌投降。

所谓破鼓万人擂,就在新莽王朝的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之际,王莽的卫将军王涉与大司马董忠、国师公刘歆密谋,打算以所部兵劫持王莽降汉,以全宗族。

这件事虽然最终被王莽镇压了下来,但对于王莽来说,无疑是伤口上被撒了一把盐,愤怒和伤心交织在一起,五内俱破。

而汉军还在不断向长安推进。

王莽内心一片凌乱,惶惑无计。

大司空崔发倒是进献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绝妙奇计:他说,《周礼》和《春秋左氏》上都说,国家遇上了大灾,就必须以痛哭流涕来消除,唯今之计,只有哭告上天,以求得到救助。

可悲啊!

如果王莽还有一点理智,就应把这个该死的崔发吊起来打一顿,打他个下半生生活不能自理。

都什么时候了,出这种无稽的办法,不是寻开心吗?

可王莽实在是无计可施,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点子,便率群臣到南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仰天痛哭,哭诉道:老天既然授命于我,为什么不显灵消灭反贼?如果是我不对,又为何不降雷霆劈死我?

哭得满脸五花八道,上气不接下气。

他还让京城中的儒生百姓,早痛哭晚祷告,由政府备好食物招待,异想天开地指望老天显灵,拯救大新王朝。

他说了,凡是哭得非常悲痛和能背诵告天文书的,都给官当。

于是,在等待覆灭的日子里,长安南郊天天都在开展以哭为主题的超级大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