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是真命天子

1.你所不知道的王莽

他,是西汉史上的一朵奇葩,出身豪门,地位尊贵。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数十人为将军列侯,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他的叔伯兄弟一个个过着声色犬马、侈豪靡烂、醉生梦死的生活。

而他却是一个另类,独守清净,生活简朴。

他谦恭俭朴,对外礼贤下士,倾身接物;对内尊崇诸位叔伯,奉养寡母、寡嫂,抚育亡兄遗子,至仁至孝。

他勤奋好学,年未弱冠,已博学多才,更兼有非凡的智力、过人的辩才。十七岁的花季雨季,他辞别母嫂,跋山涉水,赶赴沛郡,拜在儒学泰斗陈参门下,苦研儒学。

他,就是那个时代里的道德楷模;他,风靡了万千少女,刺激了军界政界,改良了社会风气,提高了年轻人的内涵,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王莽!

他以他的才气、学识、品行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身边的所有人——包括手掌国家权柄的大伯父王凤。

王凤时任西汉大司马,权倾朝野,非常稀罕这个侄子,郑重其事地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妹妹王政君及妹妹的儿子刘骜。

刘骜,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流天子汉成帝。

汉成帝建始十一年(公元前22年),刘骜任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又擢升其为射声校尉。

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即在宫门之内工作的郎官,由于宫禁的大门为黄色,故名。秩六百石,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是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射声校尉,汉代八校尉之一,所谓射声,指射箭时不用眼观,但凭闻声辨风即能射中,即善射之意。秩比二千石,领兵七百人,守候在皇帝身边,随时听从皇帝诏令,是皇帝亲信的象征,地位尊贵。

王莽步入了仕途,行为却愈加恭谨。

他将所得资财毫不吝惜地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朝野对他好评如潮,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所有大权在握的叔伯。

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在朝中许多知名人士的荐举之下,王莽又晋升为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

新都侯原为王莽已故父亲的爵位,现在算袭爵。而骑都尉则秩比二千石,掌管皇帝的近卫武装羽林骑,职位比之前的射声校尉又高出了许多。光禄大夫原称中大夫,大夫为皇帝近臣,除中大夫外,还有太中大夫、谏大夫,并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其中光禄大夫最显要,秩比二千石。西汉后期的九卿等高官多由光禄大夫升迁上来。侍中之职始自秦朝,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汉代沿置,因侍从皇帝左右,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应对,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面对高官厚禄,王莽没有迷失自我,一如既往的谦逊,兢兢业业地工作,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促膝谈心,体恤民情,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对王莽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叔父王根年老辞职,正值盛年(38岁)的他顺理成章地接任大司马一职,该职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亦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又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因此,王莽成了王氏家族的领军人物,西汉王朝就此开始进入了他的轨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莽克己不倦,招聘贤良,准备在政坛上大展拳脚,扶危救困,兼济天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却不合时宜地挂了。

最难消受美人恩——44岁的刘骜实在消受不起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的美人之恩,精尽人亡,一命呜呼。

刘骜驾崩,没有儿子,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刘欣,史称汉哀帝。

这位皇帝的荒唐比起刘骜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后宫佳丽兴味索然,却偏爱须眉男儿董贤,和董贤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单单这样,还是不够的,刘欣还下令在自己的陵旁为董贤准备了一个墓穴,要的是能与心爱的董郎生同床,死同穴。

据说有一天,刘欣和董郎相拥而眠,刘欣醒而董郎尚在酣睡中,刘欣要起床,董郎却枕着他的衣袖。

怎么办?

看着面目如画的小郎君熟睡在自己的身畔,刘欣怜香惜玉之感顿生。

孤王万不可惊扰董郎的好梦。

刘欣命人拿来剪刀,断袖而起,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

大花痴刘欣还曾在一次宴会中对着董贤眉传情、目含笑,乘着酒兴,对着众臣,莺声燕语地说:“我打算继承尧禅让舜的优良传统,把帝位传给董郎,大家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