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谈判(一)(第2/3页)

简森夫人点点头“这一点,我愿意效劳。”

韩荣听了赵冠侯的翻译,也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若是能在这部分赔偿上减少一些,然后再贴到赔款里,自己的日子也能好过一点,并没有出口反驳。只是安静的听着,但是还是提示了一句“冠侯,你要谨慎一些,不可对二位领事无理。”

简森夫人朝赵冠侯一笑,朝他眨了眨眼睛,显然是在提示他,韩荣并不站在他这边。

赵冠侯并没理会韩荣的态度,而是侃侃而谈“二位阁下,我国朝廷素柔远人,注重邦交。是以,即使赔偿价款,来源难确,依旧肯按价给付。这便是我国的诚意。反倒是二位,你们一意索要额外赔偿,却不是朋友之道。当然,贵国死难者的抚恤,伤者治疗,乃至于一部分应有之抚慰金,我国朝廷皆愿给付。惩办凶手事宜,我国官府也绝不会姑息。津门府县衙门监牢内,待斩犯人超过百名,当日津门教案,也不过处斩十八人。这份诚意,难道还不够么?”

“说到对贵国的敌意,据在下所知,主要集中在山东。而在那里,卡佩所占的比重并不高。而且那里的保教权属于普鲁士,不是么?再者,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即,对贵国的敌意从何产生。这里面固然有暴民作乱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这里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地方官员处置不利,纵容暴民为恶,再者,就是贵国的传教士以及教民,也要承担一定责任。”

事实上,外交场合,一味示弱并不是办法。此时的金国官员,主要是有两次阿芙蓉战争殷鉴于先,又有高丽大败于后,是以不大敢和洋人放硬话。可是赵冠侯一来自己并非要人,说话上可以不承担那么严重的责任,二来他对于洋务的了解,却比这个时代大多数官员都为深刻。于这帮洋人交涉,只要自己占住法理,倒也不用刻意讨好。

安托万的面色冷峻“冠侯阁下,我觉得,您已经逾越了一名通译的本分,或许我们该提议换一名通译。”

“那你们将失去很多东西。你们当然可以换一名你们认为可靠的通译,但是相信我,没有任何一个通译,比我更懂得金国官场实际情形,也没有任何一个通译,能比我更适合充当双方友谊的桥梁。如果因为通译的原因,造成谈判失败,我想,这将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简森夫人此时也恰倒好处的补了台“让赵冠侯担任通译,是我和总督阁下和约的一部分。如果他被撤换,我也将离开,我想,到时候你们更难拿到赔偿。”

有她这个表态,赵冠侯不啻于多了一道强硬靠山。这两个洋人也不糊涂,对于金国的态度,也非一无所知。摆出来的高压一定是要的,但是真说到因此就和韩荣翻脸,他们也下不了这个决断。

事实上,因为此时已经有电报传递消息,两人已经从京里得到密报,金国朝廷里,出现了主张不惜一战,也绝不赔付分毫的主战派声音。

作为强国领事,他们并不真的惧怕和金国的战争,毕竟之前的几次碰撞中,大多是自己得利。但问题在于,由于领事处理外交问题不善引发战争,这个影响实在太恶劣,再加上,对金国作战,如果不能速胜,打成僵持战,庞大的军费开支,对两个国家都是压力。到时候议会那边,还是会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这同样是得不偿失。

简森夫人按说应该和他们共进同退,可是这女人明显是偏向小白脸一方,让安托万很有些气愤,而詹姆斯此时打着圆场“好吧,我想我们可以和赵冠侯阁下谈下去。我也承认,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如果是袁大人在山东,我想阿尔比昂的利益,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保障。”

“您说的很对,詹姆斯阁下。如果是韩大帅,或是袁大人在山东,我保证,所谓拳匪,闹不到这么猖獗。那场混乱中,我国军队第一时间出现在租界,就是证明。如果韩大帅、袁大人这等人物,因为此事被朝廷调离,那么转任者的态度,恐怕不会对二位太有利。”

赵冠侯又看着安托万“安托万阁下,如果此事和您不能商谈出一个结果,本人并不介意,上报到总办各国事务衙门,由我国的庆王千岁,与贵国的公使吕班阁下进行磋商。我想贵我双方,都不希望事情到那一步,您意下如何。”

“哦?你是在威胁我么?”安托万冷哼一声“如果事情到了总办各国事务衙门,我想第一个丢掉顶戴的就是冠侯阁下。”

“安托万,我想你错了。他得到过他们国家太后赠送的黄马褂,你作为领事,应该知道那意味着什么。”简森笑了笑“再说,如果他真的丢掉顶戴,我会雇佣他,作为我的员工。所以,他的前途问题,跟我们的谈判没有关系,大家就着这个赔偿问题,继续谈。”